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次与传统杨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

第五次与传统杨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次与传统杨太极拳亲密握手--85拳小结(修改稿)

第五次与传统杨式太极拳亲密握手 ------八十五式太极拳学习小结 河南新乡学院 邓一琳 2013年10月我第五次参加了中华武术杂志社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的太极名家大讲堂,仍师从于傅氏父子班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 今年的大讲堂,我感觉是历年来举办的最好的一次。不管是课堂环境,还是食宿的安排,都非常好。但更好的是,每晚举办的名家讲座是一次次丰盛的大餐。仅从这样的讲座来考虑,就感觉不虚此行。只可惜时间太有限,所有涉及到的问题只是一带而过,很不过瘾。就这样,我心灵上已产生很大的共鸣。 我与传统杨式太极拳已结识四年有余。2010年在山东潍坊大讲堂第一次接触杨式太极拳,立刻就被傅清泉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所吸引(不练拳的旁观者尚且感觉讲的很有意思),从而一发而不可收。今年的大讲堂是我跟傅氏父子第五次学习了。我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我深深感到,仅学习竞赛套路系列,很难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神奇魅力(很难,并非绝然不可能)。 我今年4月份在上海傅清泉武馆单独求学的一次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次学习。这也许是正因为有了前几次的铺垫,才有了越来越深的感受。现在我把我在三次大讲堂的集体学习,和两次单独的求教的体会,结合在学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目前看到其他拳友仍然存在的问题,按照傅清泉老师的讲解,以及我最终对85式拳的理解,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初学杨式太极拳的拳友们能有所借鉴。本人水平有限,又完全是本人语言的表述,不对之处,不当之处,不足之处,肯定在所难免,还望傅老师和广大拳友批评指正。 下面言归正传。 一. 关于手、眼、身法、步的理解 在全套85拳的行功走架中,这些是时刻都要关注的问题。 手 太极拳谚上讲: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手上力点问题 前按手、下按手、上架手等的力点均在小指一侧。 棚、挤等定式的力点在拇指外侧根部。 运行过程中,双手力点一般在线路前进的方向。如由“按”接“单鞭”,双手向南、继而东南平云时,力点在双手左侧,即左手在小指一侧,右手在拇指一侧;而接下来的折臂向胸前的採,力点在掌中;再转腰向西南的推按,力点在小指掌根处。又如,如封似闭接十字手,双手随扣脚转腰向右、前上摆时,力点均在右侧,即右手在小指侧,左手在拇指侧。 (2)掌形问题 杨式太极拳的手形是瓦片掌,或曰荷叶掌。在每一个定式中,要注意力达指尖。这其中最重要的手指是中指。在推按掌中,一定要微坐腕,意念达到指尖。这一点尚不难做到。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在过渡动作,或转换动作中,手指容易懈下来,松软下来,完全没有了手掌的意识。所以,在整个的打拳过程中,手指都不要懈下来。如起式中,上举和下按的手上如同放了一根羽毛,保持不丢。当然,定式时的手指,和转换过程中的手指肯定略有不同。转换时,手指放松,但不是懈。定式时,手指有意念达指尖,但不是绷直。 眼 眼为心之苗。动作向前走时,眼要先于手向前看;手往后走时,手要先于眼走。任何时候,没有抬头或低头看的动作,眼都是平视。如,白鹤亮翅,右手在右额头前上方,眼睛不随手上仰,而是平视。又如海底针,下插掌,身体微前倾,但眼睛仍前视,但这个前视,是保证头、颈、脊柱一条直线的前提下,顺势前视,自然看到下插掌前方约两米处,绝不要低头去看手。又如,倒撵猴的下手转到侧后45度时,头、眼一定要转过去。 3.身法 这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拳打到一定阶段才会关注的问题。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松肩,含胸拔背,虚腋,圆裆开胯,身上处处有一股合劲儿,整个身体要打成一个球体。举几个例子。 如,连续的搂膝拗步,当外摆脚、翻掌、要上步时,左右手臂在臂膀处有一股合劲儿。换言之,下手在转腰往后撤肘时,肩不要后撤,前手摆过来,不仅是手摆过来,而且要膀子合过来(我现在回忆起傅老师说的“肩与膀合”,似乎才有点明白)。这时,整个身法一定是前胸是虚的、空的,而后背是圆的,饱的。 又如,玉女穿梭中的每个转换动作中,都有一个转身上步、双手环抱外棚的过渡动作,这时就要注意,左手臂膀合过来,而右手臂膀不要马上走掉,而要和左手臂膀相合后,再进行下一步。 步法 步法包括了步形, 脚法, 腿法。不外乎前进步,后退步,侧行步;定式时的步形不外乎弓步,侧弓步,独立步,外摆,内扣,实脚,虚脚等等。 ⑴弓步时的前后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大多为10--15公分,小则约一拳宽,大则不过12--15公分。虚步时,前后脚的横向距离要小于弓步,约5—8公分。 ⑵虚步的重心十分之九在后腿,十分之一在前腿。 虚步时脚尖着地的有:白鹤亮翅,高探马,上步七星,海底针,退步跨虎。 虚步时脚跟着地的有:提手上势,肘底捶,手挥琵琶。 虚步时全脚着地的有:倒撵猴。 ⑶转身脚跟先着地的有:转身摆莲。 转身脚尖先着地的有:转身右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