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疾病理诊断及分期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肾脏疾病理诊断及分期进展

糖尿病肾脏疾病理诊断及分期进展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10-25 发表评论 分享 文章作者:胡章学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导致的肾脏微血管远期并发症,蛋白尿是DK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欧美和日本,DKD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在每年新发的ESRD中占40%。 我国ESRD患者中DKD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北京透析登记结果,年度新进人ESRD患者中DKD比例由2003年的10.2%上升至2011年的35.1%。 DKD占同期肾活检比例由上世纪的2.57%上升到4.31%m。DKD通常经临床诊断,其病理特点和意义常被忽视,因此特在此介绍糖尿病肾损伤的病理特点、相关分级及其意义。 一、DKD的病理特点 1936年,Kimmelstial和Wilson首次描述了DKD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张(即弥漫性系膜硬化),开始认识DKD的病理特征。目前认为DKD的主要病理特点仍然是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j、动脉透明变性。最早期DKD可见肾小球肥大,也可正常大小。 糖尿病发病2年后即可在电镜下发现GBM增宽,5年后在光镜下可发现因基质积聚导致的球性、弥漫性系膜区增宽。GBM增宽和系膜扩张是DKD主要的肾小球病变,蛋白尿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此类患者可在数年后逐渐出现微量蛋白尿。 系膜扩张导致毛细血管襻滤过面积下降,是DKD肾滤过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有关,但是GBM增厚与GFR下降无关。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系膜扩张进行性加重,会逐渐出现结节性硬化。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般在发病15年后出现结节性硬化,结节在肾小球的分布不均匀,病变小球通常只有1?2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无细胞或少细胞,周边常有系膜细胞带,六胺银染色可见结节存在分层,常伴系膜溶解和毛细血管微血管瘤。 结节性硬化推测源于反复的系膜溶解、微血管瘤形成、毛细血管塌陷和修复。在结节性硬化早期可见内皮细胞从GBM剥离,也可见红细胞碎片,提示微血管损伤参与结节性硬化的形成。 内皮细胞剥离可能破坏GBM和系膜区的连接。结节性硬化提示更长的糖尿病病程和更差的预后,更明显的视网膜病变被认为是早期DKD向进展期转化的重要标志。 既往认为结节性硬化为DKD特有,但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系膜毛细血管型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炎吸收期、淀粉样变性均可出现结节样病变,需要结合病史、免疫荧光、特殊染色以及电镜等进行鉴别。 DKD肾小球血桨局部渗出形成透明变性。透明变性出现在包曼氏囊基底膜和壁层上皮细胞之间称为“球囊滴”,位于毛细血管腔内则称为“纤维蛋白帽”。这些病变其实并不含纤维素,宜称为透明变性。 球囊滴较为特异,但是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连续切片显示出现DKD球囊滴总伴随毛细血管襻与包曼氏囊的黏连,推测因黏连血浆渗出进入包曼氏囊壁形成球囊滴。纤维蛋白帽则较为常见,可见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等导致肾小球硬化的疾病,不具有特异性。 DKD也存在小管间质病变。与GBM相似,肾小管基底膜(TBM)也会增厚。T1DM的小管间质以及血管病变和肾小球的病变相平行,在进展期间质纤维化与肾功能下降相关。 出、入球小动脉透明变性是DKD的特征性血管病变,与单纯累及人球小动脉的其他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不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通常发病年龄晚于TT1DM,除了上述血管病变还常常伴随不同级别的大、中型血管硬化,影响肾功能。 通常DKD没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可出现沿GBM和TBM的IgG线样、均质沉积。这种沉积并不意味着免疫损伤,因为白蛋白也呈现类似的沉积。但是需要和其它的非糖尿病性肾损伤相鉴别。 二、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伤 T1DM的DKD主要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与之相平行,呈现出上述典型表现。T1DM出现肾损伤的患者仅5%为非DKD。 因此,对于T1DM患者,满足糖尿病、蛋白尿、视网膜病变“三联征”即可临床诊断DKD。但是T2DM的肾损伤更为复杂。T2DM多为成年人,常伴有代谢综合征,易出现或合并其它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 因为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伴肾损伤患者均做了肾活检,确切的NDRD比例未知。各家报道的NDRD比例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取决于肾活检的指征、纳入研究的患者的标准,以及地域因素,也受到样本量的影响。 在伴有蛋白尿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Parving报道NDRD的比例为23%,该研究为前瞻性M。Gambara报道伴蛋白尿的DDM中33%为NDRD,而该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