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法定传染病防治及管理规范.ppt

培训课件-法定传染病防治及管理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定传染病防治及管理规范 一、传染病报告范围 法定传染病报告: 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未列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的:水痘、不明原 因发热病例及其他出疹病例等。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亡 2.传染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流行环节 传染源 病人 携带者 受感染 动物 传播途径 接触 水 食物 医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 社会因素 经济 政治 文化 宗教 风俗 自然因素 气候 地理 易感人群 3.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4.传染期 传染期是指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它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流行特征。 5.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霍乱、痢疾等。这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相关的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 。 暂时性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 (3)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 6.疾病的流行强度 (1)散发 (2)暴发: 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3)流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 时间分布各异 地点分布各异 影响各个人群 造成心灵创伤 影响多个方面 存在后期效应 发生难以预测 具有相对性 种类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生物灾害 人为事故 战争和暴力、恐怖活动、重大交通事故、人为火灾、群体中毒、化学事故、放射事故 疾病爆发 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性传播疾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四、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1.对病人的管理措施 对传染病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2.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1)医学观察:即对传染病接触者定期进行访视、问诊和测量体温,接触者可照常参加工作和日常活动。医学观察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2)留验:也称隔离观察,是将与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隔离于专门场所,限制其活动,不准与其他人员接触,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病原携带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