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实验八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培训课件-实验八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呼吸测量技术 1.用物准备: 表 体温单 笔 2.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自然呼吸状态 3.呼吸测量方法 将手放在病人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观病人胸部或腹部的起伏。 计数: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病人或婴儿应测1min。 危重病人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时1min。 四、 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定义 血压 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 为平均动脉压,约等于 舒张压+1/3脉压 或 1/3收缩压+2/3舒张压。 (二)血压的形成 前提:血管充盈 动力:心脏跳动 阻力:外周血管阻力 大动脉血管的弹性以及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三)血压正常值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脉 压:30~40mmHg。 换算公式:kPa×7.5=mmHg mmHg×0.13=kPa (四)血压测量技术 1.血压计种类 1)水银血压计 2)无液血压计 3)电子血压计 加压气球和压力活门 袖带 长方形扁平的橡胶袋,长24cm、宽12cm、外层套一48cm长的布袋。 测压计 ①水银血压计:又称汞柱血压计。由玻璃管、标尺、水银槽三部分组成。 2.血压计的构造 ②无液血压计:又称弹簧式 血压计、压力表式血压计。 ③电子血压计:袖袋内有一换 能器,自动采样电脑控制数 字运算,自动放气程序数秒 钟内可得到血压及脉搏数值。 3.测量血压的步骤 1)上肢肱动脉测量法 ①准备用物,检查血压计的玻璃管有无裂损,水银有无漏出,加压气球、橡胶管有无老化、漏气,听诊器是否完好等。 ②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 ③体位: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站立或坐位平第四肋;卧位平腋中线。 ④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⑤打开血压计,垂直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 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⑥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 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注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2.6~4kPa)。 ⑦缓慢放气,速度以水银柱每秒下降4mmHg 为宜。在放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眼睛视线保持与水银柱弯月面同一水平。 ⑧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声,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⑨测量结束, 排尽袖带内余气,扪紧压力活门,整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盒盖右倾45°,使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水槽开关。 ⑩记录 分数式表示: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 如:120/80mmHg。 下肢腘动脉测量法 腘动脉处测量血压的方法与上述相同。(图8-17)。 方法同上 (1)取平卧或俯卧位 (2)袖带比上肢袖带宽2cm , 袖带下缘在腘窝上3-5cm。听诊器胸件放于腘动脉搏动处。 (3)如用测上肢的袖带来测量腘动脉血压时,收缩压比肱动脉血压高20~40 mmHg,记录时,注明下肢血压。 图8-17? 下肢血压测量法 注意事项 血压计的准确性: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如水银量不足或漏气,不能使用。 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测量肢体: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 血压异常或血压的搏动音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必要时,双侧对照。 评 价 操作程序正确,测量部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 注意解释,关心病人,使病人能主动配合; 操作中做到良好的护患沟通。 小 结 1.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2.口腔、腋下、直肠温度的测量方法。 3.血压、脉搏的生理变化。 4.血压、脉搏的评估。 5.血压、脉搏的护理措施。 6.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 7.呼吸评估,掌握其护理措施 思考题 李某,女性,60岁,以“房颤”收入院。护理体检,心率138次/mln,脉率90次/mln,心音强弱不等,脉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