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达修志花絮.doc
泰达修志花絮
领导亲历亲为
副局级巡视员王恺,系天津开发区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在全区修志大会上,他作动员报告,“掰开揉碎”讲了“是什么”(什么是方志)、“为什么”(修志意义)、“怎么办”(如何修志)三个基本问题,修志人员普遍反映“管用”、“解渴”。
他挤出时间亲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业务研讨,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他还参与志书的撰写工作,亲自撰写志书的综述部分,并且获得了天津志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处原处长赵继华对其所撰综述给予高度评价:“综述稿从6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天津开发区10年来发展的主要方面和重要成就,全面记述了天津开发区从2001年至2010年10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重点记述了志书下限(2010年)时,天津开发区在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的重要地位和取得的骄人成就,采用浓缩式和特点式相结合的记述方式,既记述了10年来天津开发区政治、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情况,又重点反映出为使天津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方面天津开发区的突出作用,使综述在有限的篇幅内承担全志纲领性作用。”
“主动往肩上压担子的人”
丁维忠,天津开发区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担负文件撰写任务,工作非常繁忙。在第二轮修志中,负责某篇概述的写作任务。他用了近半年的业余时间,完成资料收集和初稿拟写,是为天津开发区完成志稿初稿任务第一人。因区地方志办公室人手紧张,他主动担负起“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整篇的编审工作。目前,他已完成该篇近半稿件的修改任务,约6万字――而这么大的工作量均在业余时间完成。人们称他是“不在编的地方志办公室人员”,是“主动往肩上压担子的人”。
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写志书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翻译室是开发区面向世界的“喉舌”和“窗口”――开发区通过它向世界展示自己,世界通过它了解开发区。因此,这个管委会直属的专业部门承担着大量的翻译任务。
翻译室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是专业译员,所以在诸如人事、财务、ISO认证年检、工会、档案、网络更新、办公设备维护等等方面它采取“室务分担”的办法,年鉴和志书中“翻译工作”部分的撰写也不例外。
隔行如隔山。译员们在翻译方面都很专业,但是对包括年鉴和志书有关条目的撰写等业务就显得“业余”了。对这个问题,翻译室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是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每个译员详细总结并及时记录每次外事活动情况及其所分担的翻译之外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是指派专人在紧张的翻译工作中抽时间边学边做,尤其对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培训次次不落、以把握年鉴史志的基本写作要求。
翻译室主任李京说:“年鉴和志书记载开发区的历史,每句话、每个字都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翻译室每年参与的外事活动多达数百场。由于每场外事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部门不同,有的重大外事活动在记录中便出现遗漏。翻译室每年详细上报其参与的外事活动记录,以补可能的遗缺。如2005年斐济共和国总理恩加拉塞访问开发区一事便是从翻译室的年鉴稿中得以补充的。
2011年,开发区启动第二轮修志。翻译室多次召开室务会,讨论稿件撰写问题,动员全体译员搜集并核实材料,指定专人撰写初稿。初稿经过数次修改,室领导仍认为不完善,而撰写初稿的译员此时奉派出国。截稿时间在即,其他译员又都承担着繁忙的翻译工作。于是,李京决定自己重写。作为翻译室主任,他不但负责全盘的内部管理和对外协调工作,而且作为国家级专家也承担着口笔译的把关工作。他加班加点并利用公休时间赶写志稿,终于如期完成。在撰写该稿过程中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该稿涉及翻译室十年的翻译总量,统计数字和每年年鉴各个年份的数字之和存在几百字的偏差。因时间跨度大,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统或多统不容易看出来。于是,他动员全体译员多次检查,最终发现是某一年因为统计口径的原因,有一篇文章没有计算在内。
勇挑重担的郝胜华
在天津开发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启动时,她的女儿正在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其父母年迈老病,家里的事需要她操心;丈夫常年留驻非洲,她一个人扛着照料家人、管理家务的重担子。然而,在第二轮修志中不输他人。
她迎难而上,把工作和家里的事情协调好。她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面谈、讲座、培训等各种方式,和基层撰稿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基层撰写人员进行辅导,帮其设计篇目、修改志稿。她负责的大部分供稿单位地处区域边缘,路途较远。她不辞劳苦,上门催稿、辅导。有的单位对修志工作认识不足,她“掰开揉碎”地讲意义,促其提高认识。有的单位因特殊原因难以成稿,她就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自己动手为基层单位撰写稿件。她本来负责三篇志稿,当看到办公室人力缺乏时,主动要求增加了一篇。
她,就是天津开发区地方志办公室的郝胜华。
赵冀川和他的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