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oc
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最引人瞩目:有饱受折磨、苦尽甘来的孩子,也有理想化了的儿童。尽管他们的形象各不相同,但也不乏相似之处:他们纯真的爱、对老师的恨和对成人们专制的憎恶是相同的。本文旨在以《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为例,对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作品中儿童人物的不同遭遇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狄更斯 儿童形象 现代教育 大卫?科波菲尔 雾都孤儿
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直接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并不算多,但即便如此,从儿童文学的观点来看他依然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表现手法,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或表现理想。因此,在儿童世界中他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人物,他的名字往往和大卫、奥利弗?退斯特等众多儿童形象联系在一起。作为启示人类心灵的艺术家,狄更斯有着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能把握时代的命脉,关注社会热点,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远比一般人更深刻、更全面。本文仅以《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为例,对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作品中儿童人物的不同遭遇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狄更斯笔下儿童形象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他创作出了几十个儿童形象。很多都是“在伦敦迷雾、盗窟贼窝、暴君学校、后母家中众多的孤独可怜、游荡迷惘、挨打受辱、惊悸不安”的孤儿、苦儿、弃儿、流浪儿、小乞丐。其中有《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退斯特、小蒙克斯、诺亚?克雷坡尔、杰克?道金斯、南茜;《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小大卫、小爱弥丽、小爱妮丝等儿童人物。
狄更斯笔下的这些儿童形象,无论是从他们的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来讲,他们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他们或无父无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不过还好他们有其他亲人或是保护人,童年命运虽有坎坷,但总的来说是幸福的;他们或有父有母,却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些可怜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精神上的孤儿。这些儿童形象的刻画,无疑与作家自己的童年生活与经历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作家他非常同情这些孩子。他将自己的感情深深溶入其中,力求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饱受折磨后,苦尽甘来的孩子和理想化的儿童。
(一)饱受折磨后,苦尽甘来的孩子
这类形象的儿童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有大卫?科波菲尔和《雾都孤儿》中的奥立弗?退斯特等。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尽管他的父亲在他出生的前半年就过世了,他的孩提时代依然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他还有疼爱他的母亲和佣人佩戈蒂。然而,没多久母亲就与既吝啬又残忍的摩德斯通先生重新组成了家庭,从此平静的家庭失去了原有的那份祥和与幸福,小大卫的快乐不复存在了。他只能在寂寞无聊、意志消沉的时候回忆从前的往事。最后,他在实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逃了出来,没想刚出伦敦城,他的行李和钱包就被别人给抢了,只得风餐露宿,一路上吃尽苦头,才走到了他唯一的亲人――姨婆贝西小姐那儿,姨婆收留了他。到此,小大卫总算是历尽磨难,脱离了苦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
身陷囫囵的奥利佛得到了和蔼的布朗罗先生的帮助,但这仅仅是他一系列冒险经历的开始。恶劣的环境、重重的误会、人性的黑暗包围着奥利佛,在流浪中他历尽艰辛,但奥利佛始终保持纯真的心,对生命抱有希望,甚至让二号贼首赛克斯的情妇南茜良心发现,在他天真纯洁的身上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最终冒着生命危险将奥利佛救出贼窟。然而,南茜为了救这位可怜的孤儿而被杀。奥利佛?退斯特经过百般周折之后,终于知道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最后得以与亲人团聚。即使这些无辜的孩子经受了由社会、家庭带来的痛苦,沦落成“孤儿”,但相比那些在寻找幸福过程中倒下的孩子,他们的结局更让人心生暖意。
(二)理想化的儿童
狄更斯的小说中还有一类可以称之为“理想化”了的儿童形象,他们尽管历经磨难,却依然秉性不移,一心向善,永远保存着善良、纯真的天性,在他们身上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善的坚定信念与美好理想。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爱妮丝和《奥立弗?退斯特》中的同名主人公及其小伙伴狄克。我们永远都可以在爱妮丝的脸上、身上,看到一种蕴含着的恬静、温婉以及安详的神态。她的年纪虽小,却已经是她父亲的“小管家”了。她的父亲是个律师,自己经营着一家律师事务所,可自从爱妮丝的母亲去世后,他就一直萎靡不振,无心打理一切。所以,小女儿还是他的精神支柱。阿格尼丝心地善良,性情温顺,对待大卫既体贴与友善,令大卫始终觉得“哪里有爱妮丝,哪里就有真、善、美……”狄更斯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他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赞美。
二、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狄更斯在他所处的时代被评论家们称为“穷人的诗人”,这和狄更斯的出身和早年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狄更斯思想的核心是资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