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爨宝子碑》的书法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爨宝子碑》的书法艺术.doc

论《爨宝子碑》的书法艺术   摘 要:《爨宝子碑》书风极具个性,给人以浑厚、朴拙的总体印象,然而其中蕴藏的清健和灵秀却似乎被忽视。从新的角度对其线条、结体、章法进行细察和分析,能发现《爨宝子碑》另一面的骨格和内韵,它清健、灵和,蕴藏着一种自然可爱、原生态的柔美。   关键词:《爨宝子碑》 书法 清健 灵秀 原生态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宝子碑》在书法史上与《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其书风极具个性,给人以浑厚、朴拙的总体印象。然而其中蕴藏的清健和灵秀却似乎被忽视,因此造成人们对此碑书法的片面认识和误解。贬低者认为此碑失之粗野,一些崇尚者也容易走入误区,在临习中过多地追求其个性、拙重等外在特征而缺乏其内韵。《爨宝子碑》气韵高古,正如云南近代名士李根源先生对其的评价:“下笔钢健如铁,姿媚如神女。”[1]其中蕴藏的清健的骨格和灵秀的内韵,值得我们发现、赏析。   一、线条瘦硬挺拔,方中寓圆   《爨宝子碑》的线条乍看“拙重”、“方”、棱角突出。然而细察之,瘦硬、骨肉适中,刚健如铁,方中寓圆,线条富有弹性与灵动感,显得瘦硬挺拔,流美自然。“唐以前人书,没有运指的,都是运腕力,运全身之力达到笔端,所以画象钢铁,只见其笔力惊绝”。[2]《爨宝子碑》的线条粗细适中,且蕴含丰富的变化。但是由于原碑与拓片的差异,拓片中年代早晚、质量优劣的差异,往往线条的粗细存在差异。从原碑的和年代早、质优的拓片看,线条瘦硬挺拔,方圆变化丰富:两端较方,偶尔寓圆,笔锋铺开,棱角自然突出,类似方笔隶书,“不仅表现了刀与笔的交汇之趣,而且大有头角峥嵘的气象”;[3]中间稍细,笔锋裹住,线条圆润含蓄且呈屈铁下弯的走势,具有篆书的挺拔感与婉通感。两头圭角呈方,中间笔势呈圆,整体给人清健、灵和的气息。而年代晚的拓片虽然整体面貌相似,但气息欠佳。线条稍粗,方圆变化不明显,尤其是两头起笔、收笔的犀利之感和中间运笔圆润、挺拔的含蓄之感对比不明显,整体方扁、平直了一些,细微的差别造成气息的远离。很多习爨的人可能由于未曾亲见原碑或优质拓片,或思想观念上的一些偏执,以致造成艺术理解的误区,对原碑的细微之处把握得似乎不够精确,线条过于粗重、方直,显得有些僵化、滞重,缺少原碑蕴藏的清健、灵秀之气。即便像已故的秦萼生先生这样功底深厚、终身习爨的大家,作品中都恐怕未能完美地显现原碑的灵气。   二、结体多情多姿,天真可爱   《爨宝子碑》的结体中蕴藏着一股原生态的灵秀之气。如果说与其同时代的王羲之书法的妩媚是一种大家闺秀式的典雅、细腻,那么《爨宝子碑》的灵秀则如同清河边的小家碧玉,像精灵一样,天真可爱中透露着婀娜之姿,是一种“芙蓉出水”[4]之美。《爨宝子碑》的结体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   (一)活泼多变,动中有静   《爨宝子碑》的字体介于隶、楷之间,隶书和楷书都具有森严的庙堂气,横平竖直,隶书取横式,楷书取纵势,字形在统一中求变化,而《爨宝子碑》随意自然,因字取形,在变化中求和谐。它打破了横平竖直、方正的常规结体,形态丰富多变,天趣自然,有的横扁开张,有的修长多姿,有的圆转灵巧。取势也较为自由、活泼,时常舒展飞动,翩翩然如惊鸿奋六翮。[5]但是,无论字势怎样变化,却重心稳定,不失和谐,显得灵动中带有静秀之气。正如白蕉先生所说:“观《爨宝子》,正不必惊其结体之奇,当悟其重心所在。字有重心,则虽险不危。”[6]   (二)参差错落,天然有序   《爨宝子碑》中许多笔画复杂、并列的字却能够巧妙地处理,使之参差错落、天然有序,显得灵巧优美。其笔画长短、错落常常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典型的如“晋故振威将军”之“威”字,很像是小篆中如“帝”字的写法,上紧下松,三横自上而下依次增长成梯形状,女字一横拉长穿插,代替“戈”字的撇,最下方的四笔雁尾像伞一样呈对称式的两边依次展开,长短参差。整个字看似对称优美,实则调皮至极,十分机灵。类似的结体如“春”字、“君”字、“感”字等,均有参差错落、天然有序之感。   (三)颠倒反常,巧拙呼应   《爨宝子碑》的结体往往颠倒常理,不合法度,其反常的处理制造了拙与巧的矛盾,使之对比呼应,增添了字的意趣,烂漫可爱。如上重下轻、上松下紧通常是结体的忌讳,而在《爨宝子碑》的字中却时常出现,像“德”字、“质”字及“衣”字底结构之类的字等,上部分宽博硕大,有压坠之感,而底部却轻巧数点,看似失衡,却上衬下应,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感。《爨宝子碑》中的字还时常东倒西歪,增减笔画,有失法度却在拙与巧的呼应中显得多情多姿,趣味丰富。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