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斯年
傅斯年
独立独行傅斯年: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作者:杨开亮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受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他的老师胡适希望傅斯年在学问上有所建树,受其影响,回到书斋。1919年夏,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government立法委员。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著述颇丰,世存《傅孟真先生集》。
作为学者,傅斯年的贡献不在学术,而在以一介书生的傲骨彰显出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成为时代之榜样,后世之楷模。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审视那个时代,我们仍然不得不心生感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傅斯年学识渊博精深,在历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独树一帜,尤其是对殷墟的发掘,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今天人们谈起傅斯年,心生敬仰,更多的是缘其胆识而非学识,是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而非游刃于政教两界的得意,是其大师的神韵而非大师的形名。如果参照当代泛滥的大师标准,对傅斯年冠以“大师”的廉价称谓,那简直就是一种侮辱。真正的大师风范,不仅仅是表现在其专业领域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王者气度,更应体现出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传统知识分子削尖脑袋放弃人格尊严、独立自由、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的仕宦、名利,在傅斯年眼中只不过是“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而已。什么是大师?犬儒们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的,正是大师们鄙视放弃的;犬儒们轻易放弃的,正是大师们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的,这就是大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敢号称大师?
傅斯年评价自己的一生“无惭于前贤典型”,自嘲“书生报国,如此而已”。他几次拒绝到国民partygovernment去做官,宁肯以在野之身,以学者的身份,“参政而不从政”,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批评government的自由。写傅斯年时,我常常联想到两位先哲:孔子和庄子,觉得傅斯年有点像孔子,可他学而优则“不”仕;又觉得有点像庄子,可他忧国忧民并不逍遥。所以,我觉得傅斯年是一个融合了两种不同价值观的联合体,一半是孔子,一半是庄子,忧患中坚守逍遥,逍遥中不忘忧患。站到这个层面上来解读傅斯年,虽不中亦不远矣。
翘着二郎腿和蒋介石说话
傅斯年才华横溢,又恃才自傲,跟蒋介石说话时常常翘着二郎腿。好在蒋介石惺惺相惜,对文人的一些秉性也深为理解,所以从不放在心上,对傅斯年一直关爱有加。蒋介石经常把傅斯年当作座上宾,时常邀请他到总统府吃饭,商议国事。李敖在《李敖有话说》中讲了这样一个细节:“到台湾来以后,有一天,当时的代总统李宗仁到台湾来,在台北的松山飞机场要下飞机的时候,蒋介石跑去欢迎李宗仁。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面,蒋介石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的就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傅斯年怎么坐的?在沙发上面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斗,就这样叼在嘴里,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其他的满朝文武全部站在旁边,没有人在蒋介石面前敢坐下。凭这一点大家就知道傅斯年在台湾的地位。”
蒋介石对傅斯年的恃才自傲,不仅从不不计较,反而非常欣赏傅斯年的率性倜傥,一心把傅斯年拉入government当官。但傅斯年的宗旨是“参政而不从政”,蒋介石给的官,他坚辞不受。
以傅斯年的学术地位和声望,他自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七年连续四届被推选为参政员,并多次担任“驻会委员”。一九四五年,蒋介石打算在知名人士中补选一名国府委员,钦点傅斯年,认为“找傅孟真最相宜”。陈布雷了解傅斯年的志向与秉性,对蒋介石说:“他怕不干吧”。蒋介石求才心切,要陈布雷发动人做工作,他很有信心地说:“大家劝他”。
结果,任凭说客说得天花乱坠,傅斯年就是不为所动。情急之下,蒋介石亲自召见傅斯年,详陈利害,劝其接受任命,傅还是力辞不允。事后,傅斯年致长信于蒋,再表绝不从政的志向:“斯年实愚戆之书生,世务非其所能,如在government,于government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他又写信给陈布雷,请他向蒋进言,别再拉他当官。
蒋介石看傅斯年决心如此坚决,遂放弃了自己的初衷,转而想拉胡适进入government,并希望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