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荣桓新婚遭遇尴尬事》等.doc
《罗荣桓新婚遭遇尴尬事》等
毛泽东称鲁迅为“圣人”
1937年以后,随着一批文化人从国统区来到延安,毛泽东在和他们的接触中,越来越多地了解到鲁迅的思想、性格和在国统区文化界的特殊地位。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评价鲁迅,就使用了一个特殊的概念――“圣人”。1937年10月19日,延安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他在大会上发表的《论鲁迅》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这个评价,一直到晚年也没有改。1971年11月20日,他同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党政负责人谈话时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对鲁迅评价之高,在古今文化人当中,无出其右。
毛泽东和鲁迅虽然没有谋过面,但两人都非常明确地表达过对对方的真挚好感。鲁迅生前在文章中公开表示要站在“毛泽东先生们”一边,被“毛泽东们”“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红军到达陕北后,他给毛泽东发电报,还捎带火腿等等。
最早提出毛泽东和鲁迅有思想默契的,是周恩来。他在1945年说,“鲁迅的许多思想和毛主席的思想一致”。毛泽东自己的表达则更为感性。1949年访问苏联时,他对工作人员说,“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息息相通的”。1966年7月给江青的信中,他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摘自《北京日报》,陈晋/文)
周恩来要求侄女不搞特殊
周恩来总理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都应该作出一点表率来。”
1968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健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插队前,周恩来把她叫来反复叮嘱:“你到内蒙古牧区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团结,虚心向他们学习,做贫下中牧的好女儿。”到牧区后,周秉健牢记伯伯教诲,住蒙古包、学蒙古话、学放羊、学挤奶,很快得到了牧区群众的信任。后来,她从插队的地方入伍,当上了女兵。
1971年元旦,她穿上新军装高兴地去见伯伯。不料,一进门周恩来就对她说:“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草原去?你不是说那里天地广阔吗?”见周秉健有些想不通,周恩来告诉她:“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这么多人里挑上了你,还不是看我的面子。我们不能搞特殊,一点也不能搞,应该让贫下中牧、工人的子女到部队去,你在边疆是一样的嘛!”
周秉健最终听从了伯伯的意见,经部队领导同意,脱下军装再次成为一名插队知青。被推荐上大学后,周恩来坚持让她学蒙文,继续为牧民服务。毕业后,周秉健按照伯父的意愿又回到草原,后来嫁给了蒙古族青年拉苏荣,在草原扎了根。(摘自《解放军报》,杨旭东/文)
罗荣桓新婚遭遇尴尬事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林月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5月在延安与罗荣桓结婚。
罗荣桓和林月琴彼此都不是初婚,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坦诚相见。
林月琴的前夫是一位从四川参加红军的工人。长征结束后,林月琴去延安读中央党校,丈夫同西路军将士一道强渡黄河,踏上了孤军奋战的艰苦历程。不久西路军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灭,有消息传来林月琴的丈夫也牺牲了。林月琴把痛苦深埋在心底。
罗荣桓与林月琴结婚几天后,罗荣桓上了前线。这时,据传早已牺牲的林月琴原丈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
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男女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毛泽东把林月琴叫来,温和地说:“你前夫已回延安了,你准备和他和好吗?这是你的事,中央让你自己拿主意。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我批准你去见见他,罗荣桓有意见我来解释。你同他商量后再告诉我,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也算仁至义尽。”
林月琴说:“毛主席,他已让人带口信给我,他不怪任何人,祝我和罗荣桓恩恩爱爱,永远幸福。你说,我还去找他吗?”“拿得起,放得下,好哇!这样的同志好!”毛泽东高兴地赞扬一番,想了想,说:“口说无凭,信以为实,是否让他将心里话写出来,白纸黑字,永难反悔呢?”
林月琴连连点头。她见到原丈夫,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友好地与他分了手。
罗荣桓夫妇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只活下来两个。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林月琴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全军唯一的女大校。(摘自《世纪风采》,朱丽华/文)
民国文人的笔名
民国时期的文人喜欢用笔名,其笔名风姿各异。
民国时的男作家喜欢用女性化的笔名。郭沫若用过“安娜”的笔名,茅盾用过“四珍”“冬芬”的笔名。巴人用过 “碧珊”等笔名。一些男性文人不仅给自己取女性化的笔名,而且后面加上“女士”二字。茅盾有一个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