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大学之道》第一集《自强之路》.docVIP

《探索发现》《大学之道》第一集《自强之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发现》《大学之道》第一集《自强之路》

《探索发现》《大学之道》第一集《自强之路》 30秒片花。 1895年甲午海战的失败使中国转向教育强国之路,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是如何开启和发展的,《探索发现》即将播出《大学之道》第一集《自强之路》,(片头)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初夏的一天,大清帝国重臣,72岁的李鸿章闭门谢客,独坐愁闷.他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中国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7月19日,年仅24岁的光绪皇帝颁发上谕,向全国贤明之士寻求治国之道,这无疑激起了朝野上下又一次变革的热情,此刻,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单纯学习西文西艺的洋务教育,无法让中国实现真正的富强.中国该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新的革新之中走向富强,此刻,有人站出来提出一个答案——教育强国,这个教育是向西方学习的现代高等教育之路。 这是位于香港上环普人街的东华医院。一个多世纪前,香港爆发了一场鼠疫,让整个港岛陷入惶恐之中,虽然疫情得到控制,但人们还是不敢轻易接近一些医院诊所。不过,就在189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一位身材瘦削的美国人却早早地来到东华医院,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近千名拖着子辫子的年轻人,人群之中有一对来自香港教会家庭的兄弟,16岁的哥哥王宠佑和14岁的弟弟王宠惠,他们一大早就从家里赶到这里,但他们不是来治病的而是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是来赶考的。一个多月前,本地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一所天津的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堂将于今天在香港招生,这次考试的负责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叫丁嘉丽,是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据哥哥王宠佑后来的文章回忆:试场设在东华医院,应考者千余人,一千多来自广东和香港的年轻考生聚集于此,这样的场景前所未见,这些学子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现代大学生。在科举盛行的晚清,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教育事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众多的第一都源于这所大学:第一部大学章程,第一张大学生毕业文凭,第一次将体育引入教学,经济学家马寅初,中国奥运第一人王正廷,诗人徐志摩,革命家张太雷等名人均从这所大学毕业,这就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后来定名为天津大学。失落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这里开始了全新的尝试,近代中国的大学之道也从这里萌芽、生长。 同期声。杰伊.西格尔——天津大学药学院的院长,此时他正和他的朋友们津津乐道天津大学的创办故事。2013年还在苏黎世大学任教的杰伊.西格尔接受天津大学的邀请前来天大任教。杰伊.西格尔十分喜欢参观校史博物馆,和大家一起分享学校的这段历史。他说每次来这里,都是重燃历史。校史馆里的一张张历史图像正是中国的大学迈向改革的一个个里程碑。同期。 今天,在天津大学的校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份将近2米长的奏折,正是这份奏折开启了19世纪末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探索之路,改变了此后一大批年轻人的命运,这份奏折的起草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而促使他起草这份奏折的是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盛宣怀长期从事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后期直接管理航运、电报、纺织、银行、煤矿等洋务产业,被后人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展现出了超强实力,盛宣怀认为这正是日本维新之后参照西方广办学堂的成果,法律学科培养了大量的外交人才,而工业、军事的强大则得益于工程机器矿冶等学科的开办,短短十多年间日本便焕然一新。所以在光绪皇帝颁布上谕一个月后,他又向王文韶呈递了一份公文,提出夫查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的主张,把教育兴国之本对于晚清政府而言西式教育或许不是新鲜事,但创办西式大学完全是一件新事物。1862年恭亲王奕?等人就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到甲午海战之前中国大地上已经有了20多所西式学堂,甲午一战旧的西式学堂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采访。出人意料的是,创办西式大学的奏折上奏三天后,光绪皇帝就批准了,并让兵部以四百里加急的方式将奏折发回天津。这份奏折为何能这么快被批复,盛宣怀这个主张与以往建設西式學堂的奏报有什么不同呢?王文韶在奏折中提到,盛宣怀提出设立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的主张,只有二等学堂学满四年才能升入头等学堂,头等学堂功课也必须四年才能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头等学堂就相当于西方的现代大学。学堂全部采用美国哈佛耶鲁大学的模式,学制四年,所设律例、工程、矿冶、机器四学科中除汉文、律例学采用中国人教授外,其余一律聘请欧美等学者担任教职。同期采访。 然而兴办这所大学每年需花费白银52000俩,对于国库空虚的晚清政府而言,是一比不小的开支,因此办学经费成为最大的难题。盛宣怀对此早有准备,他在中国第一个大学章程中已对办学经费的来源做好了谋划,通过筹措国税银解决办学资金问题,光绪同意了这一做法。1895年盛宣怀从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和电政收入中抽取一部分充为学堂经费,又使用三年的米捐存银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书籍等,北洋大学堂是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