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亚飞蝗成虫(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东亚飞蝗为害玉米状(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第二节 玉米螟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俗名钻心虫,属螟蛾科。 1、种类:亚洲玉米螟(O. furnacalis) 欧洲玉米螟(O. nubilalis)2、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大利亚、大洋州、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 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北美洲和亚洲西部。 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亚洲玉米螟发生特点: (1)分布范围广:世界性大害虫,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余各玉米区均有发生,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发生最重。 (2)寄主作物多:食性杂,寄主植物约25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麻类等。 (3)玉米受害重: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杆和果穗,是玉米生产的最严重害虫。常年春玉米被害株率为30%,减产10%。安徽省淮南地区春玉米和淮北夏玉米发生重,减产可达40%~50%。 3、为害症状 玉米不同生育期被害状不同。 苗期为害可造成枯心; 喇叭口期取食心叶,形成一排排小孔(花叶); 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遇风被折断; 穗期雌穗被害,嫩粒遇损引起霉烂。 为害棉花时,幼虫钻蛀茎、枝条、嫩尖和叶柄,常使嫩头倒折枯萎;钻蛀蕾铃,引起落蕾和烂铃。 玉米螟为害玉米形成花叶 二、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我国1~7代/年,安徽省3代/年。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杆、穗轴越冬。春季化蛹、羽化,5/下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上产卵。 1代幼虫6月/上、中盛发,对春玉米为害很重。1代成虫7/上、中盛发,7/中、下为产卵盛期。 2代幼虫7月/中、下盛发,主要为害心叶期的夏玉米和穗期的春玉米。 3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中、下,主要为害夏玉米穗和茎。 在棉区只种春玉米的地区,8月份春玉米收获后,则2代成虫转移至棉田产卵,导致3代幼虫大量为害棉花青铃和钻蛀茎杆。老熟幼虫于9/中、下进入越冬。 (2)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附近,约1h后开始分散。 ●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湿和负趋光性,喜群集在心叶内为害,4龄后蛀入雄穗柄和茎杆内为害。 ●幼虫老熟后,多在其为害处化蛹。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越冬基数 大,则第1代发生量大,为害重;2、气候条件 怕高温干旱,适宜15~30 ℃,最适温度25 ℃,最适RH为95%。高温干旱是其发生的限制因素(卵块寄生率高)。喜中温、高湿。早春气候温暖,6~8月降雨均匀,RH70%以上,是玉米螟大发生的征兆。暴雨可增加幼虫的死亡率。 4、天敌 有70余种,有寄生卵块的赤眼蜂,寄生幼虫及蛹的寄生蝇和寄生蜂,以及白僵菌、细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螨类等。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 第三节 高粱条螟 高粱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又名高粱钻心虫、甘蔗条螟等,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较广,在华北、西北,东北及华中等地区常与玉米螟混合发生,为害高粱和玉米,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害最重。在华南主要为害甘蔗。 寄主:高梁、玉米、甘蔗、谷子、大麻等。以幼虫钻蛀作物的茎秆为害,被害株遭风易倒折成秕穗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受害植株苗小时形成枯心苗,心叶受害展开时有不规则的半透明斑点或虫孔,附近有细粒虫粪。 形态识别(略) 成虫:体长10~14 mm,翅展24~34 mm,雄蛾略小。头、胸部背面淡黄色,复眼暗黑色。下唇须较长,向前方伸出。前翅灰黄色,顶角尖锐,其下部略向内凹,外缘略成直线,有7个小黑点;翅面有20多条暗色纵纹,中央有1个小黑点,雄蛾此小黑点较雌蛾明显。后翅颜色较淡,雄蛾淡黄色,雌蛾银白色。腹部及足黄白色。 卵:长1.3~1.5 mm,宽0.7~0.9 mm,扁平椭圆形,表面有龟甲状纹,数粒或数十粒排成“人”字形双行重叠的卵块。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深黄色,孵化前卵粒中央出现小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乳白至淡黄色,具紫褐色纵纹4条,头部黄褐至黑褐色。初孵化时乳白色,上有许多淡红褐色斑连成条纹。幼虫分夏、冬两型。夏型幼虫腹部各节近前缘有4个暗褐色毛片排成横列,中间2个较大,近圆形,近后缘有2个黑褐色长圆形的毛片,腹部背面中部的4个毛片排列成正方形,上生刚毛。冬型幼虫越冬前蜕皮1次,蜕皮后黑褐色毛片消失,体背出现4条淡紫色纵纹。腹足趾钩双序缺环,腹面颜色纯白。 蛹: 长12~16 mm,红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有深色不规则网纹。腹未有2对尖锐小突起。 高粱条螟成虫和幼虫(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二、生活史及习性 高粱条螟在辽宁南部、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北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眼外伤ppt课件-眼外伤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新时代思想读本》3.2新时代新征程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4U2.ppt VIP
-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内容整理.docx VIP
- 《无人机综合监管与航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优质!)Amfori BSCI社会责任验厂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自-电大__电工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