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方案技术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力放散及锁定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红烟电气化改造站前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设计国家、铁道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铁道部现行的规范、 《施工招标文件》 铁道部批复文件铁道部与地方政府的有关协议、纪要等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施工组织调查报告我集团公司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铁路施工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科技工法成果正线km(双线),。开工日期20年月日工日期20年月日在线路应力放散前,依据设计文件及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 当应力放散锁定时的实际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则要用拉伸放散法,根据放散单元轨节的长度、实际锁定轨温及设计锁定轨温按照 △L1=0.0118L(t1-t2)计算的拉伸量拉伸钢轨,使钢轨的计算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式中:△L1——放散量(mm) L——单元轨接长度(mm) t1——设计锁定轨温(℃) t2——单元轨实际锁定轨温(℃) 1)、安装钢轨拉伸器拉钢轨时,每间隔400m左右设一撞轨点装上撞轨器进行配合,利用拉轨器和撞轨器的共同作用,拉伸钢轨,同时观测各临时观测点拉伸位移的变化情况。拉伸量达到计算拉伸量后,通知各观测点做出记号。此时撞轨器仍然继续作业。 2)、长轨拉伸到位,单元轨节不反弹、临时观测点位不再位移后,当各观测点在所做记号处未出现反弹量时说明应力放散已均匀。停止撞轨,拉轨器保压,在锁定作业完成之前不得因拉轨器的失压而使轨端出现位移。依次卸下支垫在钢轨下的滚筒,方正胶垫去除挡板座与挡肩之间的灰尘,将钢轨落到轨枕上,迅速进行线路的锁定作业。为迅速锁定钢轨,也可以采用隔三紧一的方法先拧紧扣件,等钢轨全长锁定后再紧固余下的轨枕扣件。为了锁定焊施工,单元轨节接头处200m范围的滚筒不用拆除、扣件不用紧固,等锁定焊完成后再锁定。 3)、单元轨节应力放散锁定完成后,采用移动闪光焊或气压焊进行单元轨节的锁定焊接。 4)、线路锁定后,根据线路行车要求恢复行车或继续下一单元的锁定作业;在埋设的有钢轨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标记。做好记录并定期对钢轨的位移进行观测。 5)、通车2——3趟后,所有扣件复紧一遍,使扭矩达到设计要求。 六、机具设备 设备机具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滚筒 130个 2 轨温计 数显 6部 3 装卸扣件专用工具 丁字扳手 120个 4 起道器 6台 5 对讲机 8部 6 撞轨器 8台 7 液压钢轨拉伸器 TR75 2台 8 闪光焊 1台 9 枕木头 6个 80cm 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 序号 工作内容 人数 备注 1 全面负责施工生产和组织管理工作 1 施工负责人 2 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1 技术负责人 3 负责安全、质量、标准、文明施工等工作 2 专业管理人员 4 测轨温 3 5 松扣件、紧扣件 120 6 防护员 2 合 计 131 八、 质量控制 1、锁定轨温要求 红烟铁路设计锁定轨温为24±5℃,单元轨节实际锁定轨温要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左右股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3℃,前后单元轨节锁定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接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10℃。在充分考虑施工可行的基础上,特大桥上锁定轨温范围设计为中间值±3℃。 2、位移观测 线路锁定后应对无缝线路定期观测钢轨不均匀位移量并做好记录。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 九、质量保证体系 十、安全保证制度 10.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10.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能和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对特殊工种工人必须经有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能上岗操作。对新工人贯彻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以师带徒,边教边学。 10.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下达施工计划时,要根据工程内容,进行危险源分析对梁体运输架设必须制定强制

文档评论(0)

5500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