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为: ┌府─┬─属州─县 2京13省布政使司——│ └──——县 └直隶州────县 都指挥使司——卫——————所 都司、卫、所是明代地方军事机构,每5600人设“卫指挥使司”,1120人设“千户所”,112人设“百户所”。 实土卫所 非实土卫所 明中叶以后又有总督,巡抚之设。巡抚:“巡守抚军”,以民事为主,设于各省。总督:以军事为主,兼理民政,大都设在边区。另有专管漕运、河运的总督。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统隶关系如下: ┌ ——州 ┌——府————县 │ └——厅 省─┤ ├——州─———县 └——厅 清代的广东 18个省:直隶、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五个将军辖区: 盛京(驻奉天府,今沈阳)、吉林(驻吉林)、黑龙江(驻齐齐哈尔)、乌里雅苏台(驻今蒙古)、伊犁(驻惠远城,今新疆霍城东南)。 二个办事大臣:西藏(驻拉萨)、西宁(驻甘肃省西宁府),分管西藏、青海地区。 清未共有23省,9总督15巡抚。 八、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 1、1913年,废府,改州、厅为县,县隶属于省,实行省、县二级制。 省之外设立了四个特别行政区:绥远、热河、川边、察哈尔 1914年,继续保留“道”,介于省、县之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迁都南京,废“道”,复行省、县二级制;特别行政区改称省(绥远、热河、西康、察哈尔);另建宁夏省、青海省;直隶和奉天改为河北省、辽宁省。 2、民国时期主要有: 二十八省 三直辖市:北平、天津、上海 二个地方:蒙古、西藏 二个特别区:威海卫、东省 3、1945年,抗战胜利后,行政区变为: 三十五省 十二个院辖市(北平、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青岛、沈阳、哈尔滨、大连、汉口、广州、重庆) 一地方:西藏地方 九、关于疆域与行政区划的总结 1、基本特征: 地域性:体现了一定的空间范围,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着不同的空间的地理景观(自然的、人文的)和历史发展过程。 继承性:行政区划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都是在前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相对稳定性:行政区划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的产物,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但一般相对稳定。 2、大的行政区划增加的趋势: 秦朝:由三十八郡 ? 四十二郡 汉朝:由六十郡(国)? 一百零三郡(国) 南朝:刘宋有州十一,萧齐有州二十三,梁朝州增至一百零三。 唐朝:十道?十五道 宋朝:(至道三年)十五路 ?(天圣年间)十八路 ?(元丰年间)二十三路 清朝:(康熙年间)十八省 ? (光绪年间)二十三省 思 考 为什么郡县制在中国长期被沿用(从秦——现今)? 郡、县制在中国被长期使用的原因? 暨南大学陈代光教授认为: 1、大小适中,便于承上启下(县作为中央集权制地方行政区最低一级,对下便于行使管理权;对上便于最高统治者的驾驭和控制) 2、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县令直接受命于最高统治者,或受委派,赋税上缴;为国家增强了经济实力,可有效地防止分裂战争。) 3、对中央不构成直接威胁(县令只治民,不治军,只管文,不管武;不易形成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不易于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第六讲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历史及演变 主要内容 一、秦以前的行政区划——分封制度 二、秦以前的郡、县 三、秦汉: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 四、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 五、隋唐:从州县二级制到“道、路”时代 六、宋:“复式形态”的路制 七、从省路府州县多级制向省府(州)县三级制:元、明、清 八、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 九、关于疆域与行政区划的总结 思考题: 为什么郡县制在中国长期被沿用(从秦—现今)? 行政区划的要素:层级、幅员、边界、形状 一、秦以前的行政区划——分封制度 《周礼》:“惟王建国,辩正方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民极”。 《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 禹贡九州体系、五服体系(甸—侯—绥—要—荒) “国—野”式的圈层式结构。 分封制:“封邦建国”、“分封建国” 春秋时期,是按部族,不是按地域来组织、管理社会的,分封之领主对周天子纳贡;周王、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 历代中原王朝,除了拥有主权明确的、正式的范围外,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七):科技股盈利提升之路有哪些?.pdf VIP
- 新质生产力系列(三):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投资-240621.pdf VIP
-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docx VIP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第2版)-教案 李国强 第4章 发现创业机会.doc
- 心绞痛护理PPT课件.pptx VIP
- 航测11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pdf VIP
- 2025年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pdf VIP
- 国信证券-“新质生产力”系列-八-:八大新兴产业及九大未来产业巡礼.pdf VIP
- “新质生产力”系列(五):聚势而飞,低空经济主题投资研究.pptx VIP
- 《GB_T 45526 - 2025北斗_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状态域改正产品规范》最新解读.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