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02第一章几何地震学解析.ppt

地震勘探原理02第一章几何地震学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课堂回顾: 油气勘探的方法 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的组成 地震勘探的发展概况 地震勘探原理 绪论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三章 地震数据采集 第四章 地震勘探组合法 第五章 多次覆盖方法 第六章 地震波速度 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第八章 几种专门的地震方法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1.破坏圈 Destroy Circle/round 炸药在井中爆炸时,它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炸药周围的岩石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靠近炸药附近的岩石,由于压力太大的抗压强而被压碎,超过了岩石的抗压强而被压碎,形成了一个空洞的破坏圈。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 塑性带 Plastics Range/band 在破坏圈内,由于爆炸的能量有一部分在压碎岩石和发热过程中消耗,并随着离开震源距离的增加,炸药爆炸的能量传给越来越多的岩石单元,因而岩石单位体积上的能量将迅速减少,在离开炸药一定的距离时,炸药的能量将小于岩石的抗压强度,此时,岩石虽不再受破坏,但压力还是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因此,这一带的岩石具有塑性形变的特点,在岩石中出现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扩张的辐射状的裂隙,这个地带叫塑性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3.弹性形变区 Elasticity Formation Range/rear 随着离开震源距离的增大,炸药的能量将变得更小。在这个区域,由于爆炸所产生压力作用变得很小,作用时间很短,所以此区域的岩石已处在弹性限度内,可以把岩石看成是完全弹性体,整个区域称为弹性形变区。该区受力后,岩石质点将发生弹性形变,即发生弹性振动,由于岩石部分之间有弹性联系,所以这一部分岩石的质点(形变)又引起它周围各部分岩石的振动(形变〕。这样的弹性振动将由近及远的传播出去,就形成了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波。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1、惠更斯原理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1690年出版的《光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建立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 ,说明波向前传播的规律。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 惠更斯原理只给出了波传播的空间几何位置,而不能给出波传播的物理状态,如能量变化问题,在1814年菲列涅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他认为;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这就是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 波前上任意一点都向该点波前的方向前进,这种垂直波前的线称为射线,用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比用波前面更为方便。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3、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时间最小原理 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4、互换原理 指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同一波的射线路径保持不变。 5、叠加原理 几个波相加的结果等于各个波作用的和。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1.2 地震波的描述 Seismic Waves Description 1、波前 Waves Front 、波后 Wave Back 、波面与波线 Waves Ray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刚好开始振动,这一曲面叫波前,也叫波阵面。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波线:在适当的时候,认为波及其能量沿着某一条路线传播,这条路线称为波线,或射线。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 、振动图与波剖面(振动曲线与波形曲线) 振动曲线:某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 波形曲线:在某一时刻不同质点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3、描述波的几个基本特征:振幅Amplitude 、 视周期Apparent Period 、 视频率Apparent Frequency 、视波长Apparent Wave Length 、视波数、视速度Apparent Velocity 振幅:在振动图形上极值的大小称为振幅。 视周期:在振动图形上相邻极大值间的间隔称为视周期。 视频率:视周期的倒数叫视频率。 视波长:在波剖面上相邻各级之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 视波数:视波长的倒数叫视波数。 视速度:沿着观测方向测得波的速度值称为视速度,与真速度值有差别。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1.3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Seismic Wave Reflection, Penetration and Refraction 1、反射和透射 斯奈尔定律: 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 2、地震波的折射 两层介质,下伏层的速度大于上覆层的速度,即 V2 V1,这时地层中才会产生折射波。 据透射定律可知,sinα/V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