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13.走送之 (走:跑)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快步走) 1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赠送) 1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借) (六)句式解析 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3.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参考译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买到 无从:无由 常常 藏有书人家 抄录 计算 来 送还 假借:同义 以:而,便,就 砚台里(墨汁) 结成坚硬的冰 弯屈伸直不停止 抄书 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 * 宋濂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2.理解“以”虚词的用法,掌握“走”、“质”、“汤”等实词的词义。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从以下几方面作好知识准备。 1.了解作者所处朝代及文学贡献;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便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3.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字音,反复诵读课文;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烨( ) 裘( )葛( )缊( ) 冻馁( ) 谒( ) 撰( ) 贽( ) shì chì duō shuò sì qiè yè xǐ jūn qǐ qīn xiù yè qiú yùn něi yè zhì zhuàn 2.读准下列字音: yìng gě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初步感知作者写这文章的目的。 (人物、事及物) 二、课文解析: 对文言文义处理的方法: 1.串讲法。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3.学生两人结组,相互对译。 4.教师处理重点、难点句子。 5.以问题带出对句子的翻译、内容的理解。 关于文言语句翻译的建议 上学期所讲的方法: 1.由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推知法; 2.由已知推未知法; 3.结合词语在句中的语法成分推知法。 本学期建议: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法”——留、补、删、换、调、贯。 例句分析: 1.留。(人名、地名)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 2.补。(省略) “色愈恭,礼愈至” (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 3.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同义词连用)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无实义,不译) 4.换。(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 “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 “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挂在腰间) “走送之” (跑) 5.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