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文言文大专讲教师稿(详细)
莲花中学大专题讲座讲稿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解题技巧突破
2012年2月
一、把脉高考——明确复习方向
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其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断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文中句子的翻译
二、各个击破
(一)理解实词技巧
1、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其理解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内容的把握、技巧的欣赏。因此,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必然是高考试卷的重点内容。
考查点 2011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频考点 涉及的内容不只是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适当考查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2、适当选用方法,力求准确快捷。
(1)代入检验法(把题目中所给的义项代入到句子中)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把所给义项代入到句子之中,联系上下文,解释准确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已给出义项的题目
(2)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用语法知识来推断词义)
一个单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附加成分是“定状补”。掌握了它们的基本语法位置,如主语和宾语通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的词组(如“的字结构”“所字结构”)充当,谓语由动词充当,状语由副词或表示时间、地点、状态、趋向的介宾结构(如“在……时候”“在……地方”“乘船到……地方”“向东”)充当,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可根据上下文分析,其规律如下:
(1)能愿动词后应接动词,可古汉语中,其后往往接名词或形容词,这种情形下的名词或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能”是能愿动词,而后面的“水”为名词,于是可断定它活用作动词。
提醒:文言中常见能愿动词有:“能”、“欲”、“得”、“可”、“足”、“宜”、“应”、“肯”等。
(2)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位置大致是固定的,只能用在形容词之前或动词前后,如果它处在名词前后,那么它前后紧接的名词一定活用作动词。如“寿毕,请以剑舞”中“毕”是副词,而“毕”前的“寿”是名词,所以可断定在这里活用作动词。
提醒:文言中常见副词有:毕、竟、遂、未、已、乃、数、尝、每等。
(3)不及物动词虽可单独作谓语,但不可以带宾语,如果后面接上名词或代词作宾语,那么不及物动词就活用为使动用法,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在这里却带上了代词“之”作宾语,于是可以断定活用作使动用法。
提醒:文言中常见不及物动词有:生、活、死、亡、败、归、鸣等。
例:(1)(2010·山东,9)B项: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解析:名词后不能接名词,所以“客”应该是活用为动词,意为“客居,寄居”
(2)(2010·福建,2)D项: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解析:贾——名词用作动词,经商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答案:D 解析:“降”为动词,如果“趣”译为“归顺”,那它也是动词,除能愿动词外,其余的动词不能和动词搭配,所以“趣”一定要为副词,译为“赶快”。]
(3)、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文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四项中加点字在书本上均有出现:A“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B“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五人墓碑记》)C“逆阉防伺(伺:守候)甚严,虽家仆不得近”(《左忠毅公逸事》),D、“当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联系文章词义,不难断定C是错误的
(4)相邻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