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sì),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燃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就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就愤然离去。褒姒见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会在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淍也。” 选文11、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评析】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青松? 作者:陈毅 元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为人-------要有骨气,要惜时 骨气: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惜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鲁迅先生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世----“民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斗 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课后作业 一、背诵第1、3、6、7、8、9、11、12则; 二、完成双基训练(三)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通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通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通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__通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女 汝 食 蚀 无 毋 彫 凋 判断句 判断句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1 、为下列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輗______軏_______  彫_______ jǔ fǔ ní yuè diāo 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的不少言论都体现了深刻的生存智慧,充满了启示意义。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①孔子如何阐述求学的态度? ②如何面对过错? ③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④如何阐述为政之道? ⑤如何待人处世? 1、 求学: 2、 做人: 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3、 为政: 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 ??? ( ???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没办法了!” ——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一提到“木桶理论”,大家都会理解其基本含义: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