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病外治的临床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病外治的临床实践

内病外治的临床实践 1.“内病外治”一词的由来   根据医学史料记载,外治法的起源远远早于内治。《黄帝内经》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张仲景以赤豆纳鼻,猪胆汁蜜煎导滞等都是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的先例。唐·孙思邈《千金方》妇、儿科卷,载有外治方药250余首,20余种外治方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所列的各种病症中,其外治方法就有80余种。清·吴师机最早倡导外治法可治内科疾病,列举叶天士用平胃散炒熨治痢,用常山饮炒嗅治疟的例子。说“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认为:“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并以亲身经历,证明“膏药可治百病”。同时指出当时有“不问大小轻重,辄云服药,众口一词,牢不可破”的不良倾向。并说“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由于封建礼教、社会习俗等因素,晚清到民国,外治法治内病的工作一直未能开展。解放后,由于正确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使中医得到了新生,外治法也相应得到发展。针灸、推拿早已形成了专科,一向以外治法为主治疗的外科、伤骨、皮肤、五官科均成为独立科室而各自得到发展,唯内科、妇科、儿科(习惯妇、儿科归到大内科)疾病仍以内服汤药为主,外治方法很少发掘利用,实为一大缺陷。有鉴于此,我们于1978年起就开始收集古今医籍及中医期刊中有关外治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重组方药,在临床上实践应用。在实践有效的基础上,为突出外治法治内病的特色,于1982年8月开设“内病外治门诊”。1985年起先后在南通组织全国、省、市中医学会,举办了三期中医内病外治学习班,1989年在南通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医内病外治学术交流会,由此,“内病外治”一词即为同道们所理解、接受和应用。至于伴随“内病外治”而来的“外病外治”以及“药物外治”与“非药物外治”等的含义,笔者在《中医外治杂志》1991年创刊号、《中医杂志》1992年第一期,以及《中医外治求新》一书中发表了个人见解,兹不复赘。 2.外治在内科的实践 2.1头痛塞鼻散(锭)治偏头痛1978年10月的一天,我院会计顾仿同志患了十余年的偏头痛又发,前来询问有无简易的外治方法,我当即采用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川芎,白芷,复入《鱼孚溪外治方选》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的远志,再加入芳香宣窍的冰片,共研细末,制成“头痛塞鼻散”。嘱取少许,以绢包裹,塞入鼻孔。结果,5?min后头痛即止,患者喜出望外,我们也因此而增强使用外治法的信心。嗣后临床试用多人均有效验,乃在1982年第二期《中医杂志》上介绍,1983年~1986年相继得到河南、四川、黑龙江、广东同道们重复验证有效的报道。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于1985年将其处方剂量进行了调整,选取地道药材,规范炮制方法,采用鼻嗅吸纸型锭剂,制成“头痛塞鼻锭”,与原散剂在临床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疗效无明显差异。中国药科大学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本品具有镇痛活性,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其临床疗效找到了科学依据。此药由散剂改制成锭剂,不仅使用舒适、清洁、携带方便,而且可以批量生产,正待开发成新药。 2.2宁嗽贴膏治咳嗽既往我们就知道,民间有用蒜泥敷足心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验方,亦治大人久咳,未引起重视。偶然的机会,看到1984年10月27日的《文汇报》刊载的一篇“大蒜趣闻”,说是“英国医生莉德,根据老妪的祖传秘方,近20年间,用蒜泥敷足心治疗小儿百日咳,每例必效。”当时正好我院有一护士的爱人周某,感冒后剧咳不已,嘱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敷药当夜即不咳,以后又在临床试用十多人,均有不同的效果,但不如首例的效果那么明显。由于皮肤耐受性不一,敷药的时间长短不易掌握,因此有的患者足心起了水泡,影响步履。为克服这一不良的副作用,我们按照中医理论,选用止咳化痰的杏仁、半夏、白芥子等中药研成细末,用30%二甲基亚砜适量调成软膏以替代,名曰“宁嗽软膏”。用法:每晚取如蚕豆瓣大一块,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侧涌泉穴,临床治疗外感咳嗽154例,有效率达到88 96%。由于软膏行走时外溢,污染鞋袜,被迫再作剂型改革,吸取贴膏制备方法,将以上药研成粗末,用乙醇作溶媒,提取有效成分,请卫生材料厂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制成4?cm×4?cm的药物胶布,定名为“宁嗽贴膏”,作为科研课题。临床观察表明,其有效率为96 2%,与软膏组对比,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对各疗程组和对不同辨证分型组的咳嗽均有效果,且可治百日咳。贴膏剂不仅使用方便,价格亦较低廉,无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宜儿童使用,因此受到家长的欢迎。我们想如能改制成透皮控释剂(TTS)则更加理想。 2.3发泡膏穴贴治咳喘发泡疗法在民间流传已有1600余年,由于其治疗病种多、疗效好,至今仍然盛行不衰,50年代我们曾用斑蝥发泡

文档评论(0)

saa9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