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基础

1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古代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茶的起源肯定还早得多。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 2为什么说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3茶叶发展史中为什么总要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了茶而解毒的故事。这一神话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 4你知道“茶”字的由来吗?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邶风·谷风》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至公元前200年《尔雅》成书后,始将荼定为茶。《尔雅·释木第十四》记载:“槚,苦荼”。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至于“荼”字何时改写成“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5茶有多少雅号别称? 茶的雅号别称很多,据陆羽《茶经》中介绍,除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6卢仝的“七碗茶诗”内容是什么?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因其生动地描绘了饮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时的不同感受和情态,故有《七碗茶歌》之称。诗中描述诗人收到好友孟谏议差人送来新茶之时,在珍惜喜爱之际,自然想到了新茶采摘与焙制的辛苦,得之不易。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接着,诗人以神乎其神的笔墨,描写了饮茶七碗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尤其是“两腋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茶对诗人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而是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当他饮到第七碗茶时,似乎有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之感,精神得到升华,飘飘然,悠悠飞上青天。 ?7你知道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吗? 元稹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