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专题讲座.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教文化专题讲座

读《道德经》有感 春秋时期,老子集先贤的大智慧,总结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道家思想由此正式成型。说到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道德经》,《道德经》一书有不同的命名方法:以人名命名为《老子》;以内容命名为《道德经》、唐代为《道德真经》;以字数命名为为《五千文》,顾名思义该书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如“上善若水”(8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3章);“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藏”(58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等。 现在普遍认为《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上篇《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本书是由老子的世界观(自然观)、老子的社会和历史观、老子的人生观、老子的方法论等四个层面的内容构成。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老子写这本著作时身处乱世,争战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存艰难,如何清除战争动乱,复归社会安宁,是老子所思考并创作这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在老子书上它含有几种意义:一是指构成世界的实体。二是指创造宇宙的动力。三是指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是指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无”“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是道的两个方面。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只因为“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这个幽隐而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这个“不见其形”而被称为“无”的“道”,却又能产生天地万物,因而老子又用“有”字来形容形上的“道”向下落实时介乎无形质与有形质之间的一种状态。可见老子所说的“无”是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之“有”的。“无”和“有”的连续,乃在显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天地万物时的一个活动过程。“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我们不能达到绝对的自由,我们只能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比如在与家人相处时,我们常常希望父母不要约束管教我们,但是我们如果学习了道家文化的“有,无”理论就不会因此感到身心疲惫了。 老子的辨证观中“阴与阳”的理论十分出名,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这教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应当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这让我想起了我初中学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当今社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人类对生态系统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动物的报道时常出现,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破坏,虽然现阶段还看不太出这一系列行为造成的恶果,但是如果我们再这样打乱正常的秩序,最终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记得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听了一位科研巨人的演讲,他在讲座中提到他之所以有优秀的成果,是因为他汲取了道家”阴与阳“的思想进行科研创新。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相反面,他就遵循这种自然规律思考,果然取得了成功。可见道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指导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是告诉人们应该拥有水一样的品质。一是柔弱,这种柔弱不是指性格上的柔弱,而是像水一样的柔中带刚,不为争强好胜而烦恼。二是甘愿身处卑微,这不是告诉人们要降低身份,而是告诉人们行事要低调,如吕蒙正所说“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中”要做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