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生重点整理【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生理学总结 考试要求:8次课程,闭卷,问答6道(选5道) RTPK介导(酪氨酸激酶)膜上信号转换通路,细胞膜上的信号是如何转换:三过程 信号转导通路 活化过程: 1、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诱导受体构象变化,发生稳定的二聚化,二聚体的受体相互交叉磷酸化,并有酪氨酸激酶的激活 2、酪氨酸磷酸化使激酶区稳定在激活的构象,并为下游的信号转导分子提供识别、停靠和结合的部位 3、信号转导蛋白进一步在膜上组装成激活的信号转导复合物通过多种底物蛋白启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实现膜上信号转换和信号传递 失活过程: 被激活的受体可因与其配体的解离而钝化,回到无活性的单体状态 高血压信号转导异常途径 GPCR介导 TPKR介导 整合素介导 Ⅱ型糖尿病信号转导途径,阐明发生机制 类型: 胰岛素受体异常 遗传性(受体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阻断型抗体)、继发性(受体下调) 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PI3K↓、IRS↓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有多种信号蛋白参与,如IRS-1/2、PI-3K等,并通过效应蛋白—葡萄糖转移蛋白—4从细胞内向细胞膜的移位激活,介导细胞外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实施胰岛素的代谢性效应;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还通过MAPK通路的ERK1/2等的活化,实现胰岛素的细胞分化生长效应。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SH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腺垂体合成和释放的糖蛋白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TSH受体,主要经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生成;亦可经Gq介导的PLC增加PKC活性和IP3生成,其生物学效应是调节甲状腺细胞生成和甲状腺素分泌。 (1)刺激性TSH受体抗体↑——Graves病(表现甲亢) 与TSH受体N-末端结合 (2)抑制性TSH受体抗体↑——桥本氏病(表现甲低)粘液性水肿 与TSH受体C-末端结合 选凝(择)素家族 概念:又称凝集素样细胞粘附分子(Lec-CAM),是一种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粘附,并有高度选择性,配体为细胞膜上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的跨膜糖蛋白。 结构:有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部分组成。三种细胞外区结构相似,有较高的同源性,均含一个凝集素样区,一个表皮生长因子样区和2—9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区段;选择素的胞内区很短,且三种之间无同源性,也与骨架蛋白结合。 组成:L—选凝素(CD62L):LAM—1 or leu—CAM—1 E—选凝素(CD62E):ELAM—1 P—选凝素(CD62P):GMP-140 or PADGEM 功能: (1)L—选凝素:LAM—1 有2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它在绝大部分白细胞上都有表达 作用 ①(可单独)介导白细胞的滚动与捕获(通过与VEC的结合) ②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通过介导LC间的结合) 分布:白细胞、淋巴细胞 (2)E—选凝素:EAM—1 有6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它们在未激活的内皮细胞不表达,在TNFα、IL—1、IFN—γ、LPS等刺激时其表达在4—6小时内迅速增加 作用 ①介导中性粒细胞与VEC的粘附 ②介导肿瘤细胞与VEC的粘附 分布:活化的VE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3)P—选凝素:GMP-140 or PADGEM 有9个连续重复的补体结合蛋白区段,通常情况下存在于血小板的α—颗粒和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在受到凝血酶、组胺、补体、氧自由基或细胞因子刺激后,可在数分钟内移到细胞表面 作用 ①介导白细胞的滚动 ②介导白细胞与VEC的粘附 分布:血小板、活化的VEC(小静脉、微静脉) 整合素家族 概念: 整合素是一组二价阳离子依赖性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反应。 分布: 整合素分子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可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 某些整合素的表达有显著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整合素分子的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结构: 由α和β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 α亚基和β亚基都有一个较大的球形的细胞外区、一个跨膜区、一个较短的细胞内区。 组成: 目前已发现18α亚基和8种β亚基,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20多种整合素。 该家族可分为数个亚族,迄今了解最多的有三个亚族: β1亚族:β1整合素 β2亚族:β2整合素 β3亚族:β3整合素 功能: 一方面: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使其黏附分子的功能 另一方面:通过其胞内区与胞内的细胞骨架和信号分子结合,行使(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双向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1)β1整合素 β亚基单位为CD29 分布:激活的淋巴细胞、白细胞、上皮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