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的“亲密恐惧症”解读.docVIP

《白鲸》中的“亲密恐惧症”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鲸》中的“亲密恐惧症”解读.doc

《白鲸》中的“亲密恐惧症”解读   摘 要:文章将会以精神批判的手法来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伊斯梅尔和亚哈。笔者认为,两者就是伊斯梅尔的化身。文章首先将会通过伊斯梅尔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和野蛮人的友情推断及论证出他的“亲密恐惧症”;随后文章将阐述亚哈也存在同一症状。最后,通过分析梅尔维尔的生平,文章将会得出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了两个主人公身上的结论-他们就是梅尔维尔两个不同时期的映射。   关键词:精神分析;亲密恐惧症;梦境;精神病患者;感情倾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白鲸》被称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散文体史诗”。笔者将用精神批判来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伊斯梅尔和亚哈。笔者认为,两者是梅尔维尔的心里映射。   小说伊始,伊斯梅尔说道:每当他在岸上情绪低落时,就希望去大海闯荡,这是“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的最好办法。”他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冷漠处之、游遍八方”的游子形象。长期待在一个地方会变得忧郁,所以必须四处游走。   此时的伊斯梅尔是受到了“亲密恐惧症”的困扰。作为一防御机制,“亲密恐惧症”通过让人与可能想起创伤的人或物保持情感上的距离,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伊斯梅尔说道 “每当我变得忧郁,每当我发现自己的灵魂被潮湿、阴雨的十一月占据”。显然,此时他的防御体制已暂时垮掉了,而焦虑向我们透露了困扰他的核心问题-亲密恐惧,一些他压制在无意识里的痛苦回忆正在渐渐被唤醒。为了避免重温过去,就必须逃离当前的环境,而“驱除肝火,调剂血液”的最好办法是换一个环境。但可以预见,在大海漂泊之后的伊斯梅尔也会焦虑,抱怨海上生活的枯燥。并希望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适时浮现的焦虑使他能及时地转换生活方式,防止对某事物过分亲近。   伊斯梅尔和魁魁格的关系也印证了其亲密恐惧症的存在。魁魁格象征了伊斯梅尔所追求的目标――情感的与世隔绝。小说对魁魁格的描述和伊斯梅尔对其偶像化是很好的证明。   魁魁格的出场描述就给予了读者一种与众不同、异国风情的味道。房东描述道:“一般来说,他早睡早起,但今天晚上他出去卖――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回来,除非他还没有售掉他的脑袋。”他的外形也是与众不同。伊斯梅尔写道:“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紫黑中带着一丝黄,脸上还印着一块块的黑色方格。”他的来历则更加异国风情。“他来自罗克伍克岛,一个在西南方十分遥远的岛屿,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他的父亲是一个高等长官,一个国王;他的叔叔是一个高级传教士;在母亲那边,他有一个姨??是一个无敌武士的妻子;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皇家的血液,虽然被骨子里的食人倾向给玷污了。”   此外小说中多次正面提及了他的真诚厚实,他的无与伦比的叉鱼技术,他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在不惜言辞地赞美的同时,伊斯梅尔也向读者透露出他偶像化魁魁格的事实。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伊斯梅尔看到的只是来自虚无缥缈的国度的无瑕偶像。   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亚哈也深受“亲密恐惧症”影响。   亚哈的名字来源于《旧约.列主记》中的以色列王亚哈。以君是一位傲慢、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国王。亚哈在小说中一出场,就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高高在上的感觉。梅尔维尔为了亚哈的出场可谓是做足了铺垫,将亚哈描述成“老雷电”的“预言家”,以及许多关于亚哈的谣言,都加深了亚哈的神秘感。直到小说的都二十八章亚哈才真正地完成了他的小说首秀。随后读者了解了亚哈的更多特点。他时常将自己一个人关在船舱里,不喜欢与船员交流,对船员表现出了绝对的控制欲,就连吃饭时,也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事实上, 他这样刻意地突出与他人的距离感恰恰说明了他对亲密的恐惧。   此外,小说中提到,亚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航海。换言之,他牺牲了家庭幸福,换来了事业的成功。这也恰恰透露了他的亲密恐惧症。亚哈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使自己无法与家人有更多时间在一起。正好就能使自己与家人保持一定距离,产生亲密感,从而也就避免了会重温心灵旧伤的可能性。   亚哈受亲密恐惧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对人与人的交流达到了深恶痛绝的态度。但可悲的是他却又不得不接受自己同类的帮助。当亚哈羞愧地发现自己竟要依赖一个木匠给他重做假肢时,抱怨道:“啊,生命啊!看我.――一个如神般骄傲的人却要依靠一个傻子为我制作的假肢站立。”   弗洛伊德在《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中说道:“作家在创作中,会把情感投射到主人公身上……他还会将情感倾注到为数众多的不同人物身上。”a   笔者认为,小说中伊斯梅尔和亚哈,恰恰是梅尔维尔的心理映射。   梅尔维尔,1819――1891,出生贵族家庭,其家境在祖父那一代都十分良好。但其父阿兰在商场失意,到梅尔维尔时,家境已十分贫穷,甚至连房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