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家族:一本杂志打天下.docVIP

《福布斯》家族:一本杂志打天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布斯》家族:一本杂志打天下.doc

《福布斯》家族:一本杂志打天下   全美最佳中小企业排行榜,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全球十大美车榜,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全球十大年轻富豪榜……一张张榜单应接不暇,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更是《福布斯》奉送给世界的舆论“盛宴”,每年的全球新首富总是受到万众瞩目,以至于每谈及与财富相关的话题,世人及媒体言必称《福布斯》。   苏格兰穷小子的美国梦    福布斯家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有关美国梦的典型故事。    1880年,伯蒂?福布斯生于苏格兰的阿伯丁郡,他在全家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据其后人回忆,当年他“家里的嘴比钱还多”。虽然父亲是村里的裁缝,另外还开了家杂货店,兼卖啤酒,但在最小的老十出生以前,家里已困难得撑不下去了。    迫于生计,伯蒂只上了8年学。尽管读书不多,爱好文学的伯蒂却自学成才,很早就开始全心练习写作,练就了生动流畅的文笔,一度办起了商业报纸《每日邮报》。    24岁那年,怀着“巨大的梦想和野心”,伯蒂只身远渡重洋抵达纽约。20世纪初的纽约,激荡着繁荣与喧嚣。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竞技场,日后赫赫有名的华尔街巨头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等,无疑是当时舞台上最辉煌的写照。初来乍到,新纽约客伯蒂决定以记者为业,用笔记录这些时代骄子,借此打拼自己的新天地。    当伯蒂到达曼哈顿时,他一改苏格兰人素来节俭的作风,住进了纽约最豪华的沃尔多夫?额斯多利亚酒店,把几乎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酒店房费和一套西装上。在他看来,作为一名记者,要想接近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必须先把自己“包装”一番,免得被人看扁了。    为了拿到独家猛料,伯蒂在商业泰斗经常聚会的酒吧租了一个台子,这样他就可以经常跟这些商业界的名人打交道,掌握最新资讯。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七八年打拼,伯蒂成了美国顶尖的财经记者,先后供职于《商业杂志》、赫斯特报业集团、《纽约美国人》,为财经专栏撰稿。他日后之所以能只手创办《福布斯》,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炮轰”洛克菲勒    1917年,37岁的伯蒂自己做起了老板。当年9月15日,美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闻杂志《福布斯》正式创刊,以“关注实践与实践者”为口号。伯蒂还在《福布斯》直到目前还保留的栏目――“事实与评论”中开宗明义:“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    创刊号上,伯蒂亲自写下了一篇题为《败家子掌权──乔治?古德:美国财经企业的悲剧》的文章,文中充满“目光短浅”“败家子”等尖锐文字。报道面世后,这家企业一蹶不振。这一开端奠定了《福布斯》“挑衅性”报道的风格。    伯蒂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确立了《福布斯》“以人为本”的报道风格,这与《经济学人》以评论见长颇为不同。第2期《福布斯》采访了当时世界最富有的人――标准石油公司大亨洛克菲勒,对其极尽嘲讽之能事,因为标准石油公司控制着美国石油市场90%以上的流通,使得美国各类市场都潜藏着危机。后来美国政府为了惩治垄断,拿标准石油公司“开刀”。标准石油公司的解体,显现了《福布斯》杂志深远的洞察力。    伯蒂创办杂志时,正逢美国经济腾飞,《福布斯》顺势而起。只是好景不长,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伯蒂的股市资产几乎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杂志社也濒于破产。    为保证《福布斯》的出版运转,伯蒂发明了被雇员们称作“苏格兰周”的做法:公司每个雇员都保留工作,但每月有一周不发薪,伯蒂本人则一分钱薪水也不领。最终,经过10年的艰难度日,伯蒂把杂志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并伴随美国经济的复苏再次焕发活力。   伯蒂创业的起伏,给他的家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福布斯后人至今仍念念不忘伯蒂当初的教诲:你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的业绩。   《财富》有权威,   《福布斯》有游艇    有道是虎父无犬子。1954年伯蒂去世后,他一手创办的家业由大儿子布鲁斯?福布斯接管。1964年,正值盛年的布鲁斯却因癌症病逝,其45岁的弟弟――马尔康姆?福布斯成为《福布斯》新的掌门人。    马尔康姆的经历颇为传奇。早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时,他就创办过财经杂志。一心想从政的马尔康姆,两度参加了美国新泽西州议员竞选,铩羽而归后,他才“浪子回头”,一心一意回家办杂志。当然,他与好莱坞巨星兼亿万富婆伊丽莎白?泰勒的绯闻,向来也为人津津乐道。    马尔康姆主政之初,《福布斯》杂志规模还很小,编辑、记者和研究人员加起来也不过是20来人。为突出重围,深谙营销之道的马尔康姆,刻意标新立异,先后策划并亲自执行了一系列活动。    1965年,正当全美因就业等问题诅咒“万恶的资本主义”时,马尔康姆语不惊人死不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推出新广告词――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一时间,《福布斯》杂志路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