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规训与觉醒.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萧》:规训与觉醒.doc

《萧萧》:规训与觉醒   摘 要:《萧萧》是沈从文在20世纪20年代末(1929)创作的短篇小说,该作在对山间人家小农生活的描写中呈现着当地特色风俗之余,也融入了作者有别于以往的更深层的思考:对规例礼教尝试性的而又大胆的凌越,在质疑时兴事物中批判地反思中华文化的发展去向,并用道家淳朴的生活观柔化了现实规训与主体意识觉醒间的冲突。   关键词:沈从文 《萧萧》 规训与觉醒 道家生活观   《萧萧》是沈从文在20世纪20年代末(1929)创作的短篇小说,与其初期练笔式的且仅仅停留在对日常生活人事物做简单述写的作品不同,该作在对山间人家小农生活的描写中呈现着当地特色风俗之余,也融入了作者有别于以往的更深层的思考。   一、对规例礼教的凌越   沈从文通过小说主人公萧萧的言行表现出对规例礼教尝试性的而又大胆的凌越。在乡下人的生活中充满着各色规矩,小说围绕从萧萧出嫁到她娶儿媳妇的人生进展,较多描述的是关于婚嫁与家庭生活的乡俗,如出嫁时的哭,做童养媳时对小丈夫的照顾,“出轨”后沉潭或发卖,等等,这些在那个封闭的山间乡村中已成为习俗被人们所遵循着。其中,如出嫁的小女人们虽是想着“做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作他人的母亲,从此将有许多事情等待发生。像做梦一样,将同一个陌生男子汉在一个床上睡觉,做着承宗接祖的事情”①,心中有些害怕而嗬嗬大哭,但这种哭一定程度上也是成了她们出嫁时的例行之事,她们是“照例觉得要哭哭,就哭了”②。萧萧虽然也是在这个乡村里成长的孩子,耳濡目染着乡俗村规,但可能是因为她自小没有母亲,被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受的管教相对较少,所以她身上对于这些规矩的固守程度相对较弱。虽说萧萧是在什么事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嫁作人妇,但她的不哭,一定程度上已显示了她与那乡间的“大多数”不同。在照顾小丈夫过程中,喂吃哄哭是日常必行之事,萧萧作为媳妇,尽责任,细致贴心,也毫不因为乡村习俗中女子嫁作人妇后自我辈分降低而产生卑微感。在小丈夫粗野地抓乱了她的小辫子后也会训斥他的不讲理,在这种平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某种自我认知意识,这种意识虽说一部分是缘于萧萧年龄尚小的心理发展特征,但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其生命中最本真的一面。当祖父略带吓唬地对她说起女学生是怎样的人物后,她便萌生了也想当女学生的念头,尽管她对女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言传上与想象上,但某种程度言之,她的向往绝非出于对物质优越的歆羡,而是在心中埋下了体认自我与追寻自由的种子。到萧萧被花狗诱惑而怀孕时,她首先是想到城里寻求自由,后来是吃香灰喝凉水。在她看来,这是逃脱沉潭或发卖的途径,只是她的力量薄弱,终未能如愿出逃。但这并不意味着萧萧内心的芽苗就此枯灭,她自身是无能为力的,但作者在小说中又给予她外界的“助长力量”:“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规矩像逼到要这样做,不得不做”③,沉潭与发卖都是规矩上的事,面对如铁的规矩,此时大家表现出的“莫名其妙”实际上是对规矩的质疑,而“不得不做”则还存留有对规矩的臣服,但这也最终使得萧萧安然地生活在这个家里,既不沉潭也不发卖,“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④。表面上看,萧萧似乎又再次重回桎梏,但这次的“幸免于祸”以及家人的照料与对儿子的认同、欢喜,已是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她的自己。她幸免于规矩的惩罚,也受益于规矩的照料。   二、对中华文化发展走向的反思   作者一方面敢于质疑乡俗村规,另一方面则在质疑中批判地反思中华文化的发展去向。透过乡下人的视野看城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沈从文在此描述中同时完成了对两个群体思想的批判。一个群体是固守传统的乡下人,对城中新事物(以女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代表)表现出一种因其异己而讽弃之但又暗含向往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受制于乡村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劳作生活和自我封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守旧意识,另一方面又源自在乡俗村规的训化中人们涌现出的浅层意识觉醒。另一群体是以女学生为代表的过着新生活的城中人,生活自由而且重物质享受。作者主要通过文中祖父的认知视角,表达出对当下以自由为名义而贪恋时髦忘却传统作风的责难。   祖父每每与众人说起城中的女学生都是作为奇闻笑谈,在他们眼中,女学生的可笑之处一方面是由于她们来自异己的世界――城里――“一个荒谬不经的热闹地方”⑤,再则是她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庄稼人相比都显得希奇古怪。客观地分析祖父对女学生那充满主观色彩的评论,不难见其思想中的狭隘与陈腐:基于乡村劳动至上观而对唱歌、打球、乘车、看电影等文体活动与生活娱乐方式表现出反感;对女性言行的批判中表现出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如其认为“她们不怕男子,男子不能使她们受委屈,一受委屈就上衙门打官司,要官罚男子的款”⑥,可见乡村女子是如何在一种根深蒂固的“理所当然”中受着男性的压制。祖父对城中事物的描述所表现出的陌生感与不甚理解,反映的是该群体思想上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