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纽约遭遇中国文学(外一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纽约遭遇中国文学(外一篇).doc

在纽约遭遇中国文学(外一篇)   纽约海关答客难   2015年5月29日晚上9时,我搭乘的韩亚航空的飞机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落地,排队过美国海关,心中略有担心。记得2011年我到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CSU)做访问学者,和妻子一同在洛杉矶机场排长队过海关。恰好遇到一个穿着纱笼的印度裔中年女子在我们前面排队,被某个官员拒绝入关,然后她就到处探询看哪个关口的官员比较面善,准备再次闯关。我们自己不担心被拒绝入关,因为持的是访问学者签证,不过,到了窗口,还是出了问题。那个窗口的官员似乎特别认真,问我们几个问题,就觉得我们的英语都不够流利,特别请了一位在机场做译员的华人妇女做翻译。这次在肯尼迪机场过海关,我还特意做了一些准备,以便应对对方的询问。   没有料到,走在我前面,一路上负责管理资料的妻子,刚把两个人的护照递过去,就听到窗口里传出一句中文,你是湖南哪里人呢?顿时,我们两个人就笑了。妻子说出生在长沙,那位显然是华裔的壮年警官还继续追问,曾国藩是长沙人吗?我连忙插话说,曾国藩是湘乡人吧,人们都尊称他为“曾湘乡”啊。我想,这位时当壮年的华裔警官显然是有一些文化修养的。接下来,轮到看我的资料,看我填着籍贯是山西,我连忙说,我祖籍是文水,武则天的故乡。警官还很幽默,随即说道,武则天名头大,那就你先来吧,要我先验指纹。   这位警官显然谈兴甚好,又问我,做什么职业,我也有点在他乡遇故交的感觉,不但说我是教授,文学教授,还很自豪地说,我教过很多作家,也有很著名的作家。警官显然对大陆的文学也略知一二,连忙说,大陆的作家不自由啊,都不敢说话。我分辩说,你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在的作家可自由多了,文学作品也越写越好。这位警官兴致不减,说你们是坐韩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来的。我笑道,是啊,省点钱啊,还在仁川停了三个小时呢。他问我,你没有科研经费啊?呵呵……这显然是深度了解大陆的状况啊。我连忙应道,有啊,有科研经费,而且还不少,好几十万,可是管理很严格,不能乱用,更不能用来做私用。――这倒不是吹牛,2013年我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经验研究”的经费,要是用来飞纽约,大概可以往返几十次吧。但是,现在的财务管理非常严格,我从北京飞到海口,2500元的机票可以报销,但是我从家打车到首都机场的150元车费,却无法报销,甚至搭乘机场大巴的费用也不予报销。召开个学术会议,都要与会者一一签名,验证人数,验明正身;要是出国开会,需要提前在前一年度的年末就申报计划,否则不予报销。2014年6月,我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参加该系60周年系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是在2014年1月才发出,无法提前报备,无奈之下,只好是先飞到深圳,然后搭乘过香港的大巴,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我还戏言说,到香港开会还好办,可以在地面上变通,要是到台北开会,那就只能是先飞到厦门然后游泳游到台北了。   我要去数数“麻雀”   5月30日是周末,又有晨昏颠倒的时差错乱。但我强迫自己,白天不能睡觉,否则晚上就更难受了。白天努力不睡觉,该找点事情做。于是乎,想到了这两天微信上热闹非凡的,关于中国作家参加纽约书展遇冷场的纷争。我的朋友圈,多是文学中人,把这个议题炒热了。先是有人转述在纽约的苏童感叹:常常说“门可罗雀”,他们在书展现场,连一只“麻雀”都没有,谈何“罗”呢?后来又有在美的留学生顾方为以“知美派”的身份出面,对这种现象加以深度分析,并且被“上海观察”网站所转载,有意或者无意,都在冲淡前一条消息造成的“负面影响”。上海观察网以这样的导语介绍此文――近日,一条“中国当红作家在纽约书展的签赠活动门可罗雀――甚至连逗留的麻雀都没有。与之相反,英文书的展台前则是欢声笑语”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有跟着冷嘲热讽的,也有质疑该新闻真实性的。那么中国作家在纽约书展上到底有没有受到冷落?美国人究竟如何看待来自遥远东方国度的文学?文章作者是在纽约的留学生,他经常关注中国文学在美国当地的影响,也掌握了不少书展现场真实的情况。   顾方为这篇题为《从中国作家纽约书展遇冷说开去》的文章如是说:   “这周大概有二三十个国内当红作家在纽约做各种活动。苏童、刘震云、冯唐、阿乙、曹文轩、慕容雪村、毕飞宇、麦家……都在纽约。”本周三下午,我所在的一个以在纽约学习工作留学生为主体的微信群里突然传出这条消息,瞬间勾起了大家的兴趣。据推送这条消息的金融学学生郑惠文说,这些作家应邀来纽约出席书展,由于这次书展中国作为主宾国,赴美的又多是一线当红作家,大家兴趣都挺高。……   再来说说纽约书展本身,它把作家的签赠活动都安排在了前三天,这其实是针对专业出版人士的,后面两天才是公众日。相比之下,国内几个大型书展如上海书展、北京图书订货会等,并没有严格的“专业观众日”和“公众日”的区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