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孙绳武先生与外国文学图书出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绳武先生与外国文学图书出版.doc

孙绳武先生与外国文学图书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大学校,几十年中我每天早上从家里到出版社来,都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使我每天得到许多关于文学方面的营养。   [作者简介] 宋强,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一次听孙绳武先生讲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的历史,是在2012年9月26日上午,那天社里在四楼会议室组织了一次名为“追忆激情岁月,畅谈人文精神”的座谈会,除孙绳武先生外,还邀请了屠岸、陈早春、任吉生、秦顺新、姚民友、卢永福、夏玟等二十位原外国文学编辑室编辑和其他一些老同志参加。记得那天,许多人都谈起孙绳武先生在外国文学出版方面的功绩,谈起他的严谨和严格。2013年,社里决定启动“人民文学出版社口述历史”采访计划,为出版社的历史留下一些视频资料,孙老是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2013年4月13日上午,我和老干部服务部的谢施基老师、外国文学编辑室的张福生老师一起采访了孙老,事后我还写了一篇小文章记录此事。   记得有人说过,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没有经过几次长谈是不行的。在那次采访之后,我一直想着再找机会去找孙老聊一聊,尽可能多地记录宝贵的资料。但未料到的是,他竟于2014年6月9日去世了。得知消息后,当天上午,我陪同社长管士光、党委书记刘国辉去他家里探望,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与我们已是阴阳两隔。我们一起向他的遗体鞠躬,做最后的告别。在回社的路上,我感到很后悔,后悔没有在孙老生前多采访他几次,今后只能通过查阅文字资料去了解他在人文社工作的历史了。   那次采访时,孙老曾谈到对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的印象。在1948年,孙绳武与冯雪峰就曾有过深入交往,那时冯雪峰给时代出版社编书和审稿。时代出版社出版过一本《鲁迅论俄罗斯文学》,编者署名虽然是罗果夫(时代出版社社长,俄国人),但实际上是冯雪峰编的。冯雪峰还曾审过孙绳武翻译的两本传记,提出过很多建议。1951年春天,孙老在上海淮海中路一个车站等车时,正好碰到冯雪峰,冯雪峰提到马上要去北京筹建人民文学出版社,但他内心是不愿意去的,因为他那时已经在上海建立了鲁迅编刊社,准备好好整理出版鲁迅的著作,而调到北京后就只能放弃。他还劝孙老留在上海,认真翻译几本书。冯雪峰不愿就任的事,在巴金先生的文章里也曾提到过,但是因为他是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所以虽然不太情愿,但冯老最终还是来到北京就职,并把在上海成立的鲁迅编刊社整体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成为其中的鲁迅编辑室。   1951年8月,《人民日报》刊出消息,“国营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三月在北京成立。该社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共同领导,社长为作家冯雪峰。该社编辑方针将以现代文学为主,其次是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方面,目前主要为苏联、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作家的作品。首先进行的是苏联文艺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由该社与时代出版社共同负责进行。过去已由三联或新华书店出版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书,都将重新校阅再版。”(《人民日报》,1951年8月17日)此时的孙绳武仍在时代出版社工作,也许他当时并未想到的是,时代出版社很多人员将分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而他就是其中一个。   1952年12月,苏联政府决定将时代出版社无偿移交中国政府,中宣部决定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为其领导机构,派易定山为社长。1952年12月30日,出版总署召开座谈会商谈时代出版社移交细节,出版总署黄洛峰、金灿然,中宣部包之静,中苏友协总会李沾吾、易定山参加会议,王泰雷、孙绳武作为时代出版社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上,决定时代出版社一半的现有编辑人员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关于时代出版社问题会谈纪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4》,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孙老就在其中。1954年6月,出版总署又决定时代出版社主要出版“帮助国内读者学习俄文语文的各种读物”,其所有文学书籍全部移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总署党组关于时代出版社工作的请示报告(摘要)》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6》,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图书的出版,不仅吸收了过去三联书店、新华书店的成果,也吸收了时代出版社的成果。   在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0年社庆前夕,孙绳武先生在接受出版社采访时曾说:“我是1953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工作的,先后在这里正式工作30多年,退休以后也没有离开出版社,还是生活在出版社里。所以我的一生可以说主要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大学校,几十年中我每天早上从家里到出版社来,都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使我每天得到许多关于文学方面的营养。”可以说,人文社成就了孙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