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考三题(散文).doc
家考三题(散文)
关于姓氏
我们为什么姓火?
火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的祖先究竟在哪里?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以至心心系念,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确定感。
小的时候,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火,所以自己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走出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村子。
上大学时,代我写作课的宁夏大学教授张海滨先生,一次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评语:“语言流畅,表达清楚明白,只是下次要注意,课堂上的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尽量不要用笔名。”那篇作文被张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进行了朗读、点评。那篇作文当然很快被人们遗忘了。人们记住的,似乎只是作文后面的那句特别评语:“注意,以后不要用笔名。”
大二时,教我古代文学的是杜桂林教授。杜先生一直在北京某中学教书,调入宁大后,其教学方式仍沿袭着中学时期的习惯,每教完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他总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这往往是我们最不情愿也最忌惮的。他提问时,常常会把眼镜摘下来,挪开一点,然后手指顺着花名册往下滑,滑到谁,就叫谁。他点名的学生往往是名字有些特点的,如“马应驰”“马笑”等。一次他的指头就滑到了我的名字,似乎是停顿了一下。“火会亮,废话。”他这么一嘀咕,我们班里的同学就哄一声笑了。他认为我的名字太直白,不够含蓄。这个笑话被我的大学同学一直“传颂”至今。
慢慢地我感觉到,自己的这个姓氏确实有些特别,但究竟怎样特别、特别在哪儿,自己还是不甚了了。
但自己因此招徕的格外关注却是明显的、确切的。
比如办什么证件,或在外住宿,需要登记姓名,我说我叫某某某,登记的人便抬起头,问:“是哪个huo?贺龙的贺,还是霍元甲的霍?”我说:“火柴的火,火光冲天的火。”登记的人便停住手,目光有些异样地看我一看,同时指头在空中划上几划:“是这个火吗?”我点点头。登记的人便笑了,边笑边写我的名字:“真是怪,世上还有姓这个的。”同时也不忘追问一句:“什么民族?是回族吗?”我说是汉族。登记的人将信将疑,边看我的身份证边自言自语:“还真是汉族。”似乎我的姓名存在着某种疑点似的。
大学毕业后,我先在一所乡下中学教书,后调入报社当编辑。因为名字常常被挂在报纸的一角,注意的人便渐渐多起来。
后来一位本地学者告诉我说,据他考证,姓我们这个姓的,祖上应该是蒙古人。
“你们的祖上应该是一位将军,他随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一路南下,攻城掠地,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功成名就,回到内蒙古草原,得到一块封地。封地叫火,你们的姓氏自然也就是火了。”
这位将军的名字叫火力虎达。
那么我们为什么流落到了现在的宁夏西吉县呢?
他讲起了我们那个村子的来历――
他说,很早以前,我们的村子并没有人住,是一片放马的草场,到了宋代,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袭扰,朝廷下令在这里运土筑寨,以作兵营。城筑好后,最早的名字叫羊牧隆,后来改叫隆德寨,都是希望这里发达昌盛的意思。后来这里真就打了一仗,是西夏人和宋朝人打的,那场战事史书有载,叫好水川之战。这场战争非常惨烈,西夏人赢了,宋朝人连兵带将死了一万余人,尸横遍野,哭声震天。李元昊占了土城后,曾和他的丞相张元到城中巡游,路过土城脚下的土地庙时,诗兴大发,为贺大捷,曾于庙前照壁题反讽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夏竦和韩琦是当时驻防固原的两员大将,与他们共事的正是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宿范仲淹。到了南宋,金人又攻占了寨子,并以此为据点,与宋兵对峙。据传,《岳飞传》中“牧羊城盗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率军攻伐西夏,在占领了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后,不久就攻克了当时金人把守的隆德寨,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南进攻平凉。蒙古人掌权后,隆德寨周边已住满了人,当时北方业已统一,忽必烈认为,“隆德”已无险可守,无敌可防,而六盘山附近正当其紧,遂颁诏迁城――这就是现在隆德县城的前身。
“我想,你们的先人原来就是在古城当兵吃粮的,时间一长,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迁城以后,大约他们也不愿再四处奔波,于是就定居在这里,成了第二故乡。老城虽迁,但边贸集市犹在,久而久之,这里就改叫火家集了。”
“这就是你们先人的来历。”
听学者说完,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古城中那些至今犹用的名字:大衙门、二衙门、大教场、小教场、杀人圈、马圈、马豁口……这些名字狼烟滚滚,杀气腾腾,似乎在无声地描摹着我家先人早年间的生活图景。
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生活在大草原上?
我们当真就是蒙古人的后裔吗?
我想起了我们村子里一些人的独特相貌:细眼、高颧骨、锣槌鼻子、骨架粗大的身材……尽管彼此融合了许多代,但细究起来,蒙古人的影子还在他们身上依稀可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