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的班主任叶宝奎老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班主任叶宝奎老师.doc

我的班主任叶宝奎老师   话说二十多年前的1988年11月的一个秋日下午,刚入校不久的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走在去学校研究生宿舍凌云楼的路上,心里想:“假如班主任老师他不借钱给我,我该咋办?”   此前,因为家里每月于月底寄来的生活费,被我提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花完了。我没记错的话,生活费应该是100元加上学校发放的23元生活补助,按当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应该是足够了的,但对一个第一次独立生活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提前的计划安排,所以才出现此种情况。在同宿舍同学都不知晓的情况下,我心里很是矛盾――是写信向家里要还是找老师借?思之再三,还是决定向老师借。   我走过当时的“华侨之家”招待所,轻敲了毗邻“华侨之家”的班主任老师家门。   “谁呀?”还好,是叶老师的声音。   “是我,叶老师。”数秒之后门开了,说是“数秒”,对当时的我来说,感觉还是很漫长的。   “是伦润呀,快进来。”   叶老师一边微笑着开门,一边顺手拿来了一张小板凳,“请坐呀。”   “谢谢老师。”我一边应答,一边坐下。   “怎么样,学习还好吗,生活还习惯吗?”   “学习还可以,生活有点不习惯。毕竟……”   “哦,对了,你是湖南人,要吃辣椒的,可能是有点不习惯。”叶老师接过我说到一半的话。   “来,喝茶。慢慢地就好了,食堂还是有辣椒炒肉的。”   “我去得迟一点,就没了。再说,全国各地的学生,吃辣椒的有多少,食堂的根本不够。”   “那也是,食堂也确实要多考虑考虑这种情况。”   对老师的嘘寒问暖,我被动地应答着。心里一直在盘算,我要怎样才好张口借钱。   一边喝着叶老师亲手泡的闽南小杯功夫茶,一边用目光看了看老师家的布置。老师家的陈设布置非常简单明洁,满室都弥漫着书香气息。   一阵功夫茶后,我看了看手表,已经过了一刻钟,我自己感觉头顶已有小汗珠冒了出来,现在想来也不全是紧张的原因,应该还有功夫茶的原因。我搓了搓手,硬着头皮说:“叶老师,看您方不方便,我想找老师借几十块钱。”   “要多少?”叶老师问。   “50元吧。”我小声地答。   “你等一下。”老师边说边站了起来,转身向书房走去。   一两分钟的时间,叶老师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一叠钱。“50元你可能不够,先拿100元去吧。”他说。   “用不了那么多,老师。”   “没关系的,你先拿着。”   “谢谢老师,下月我家里来钱时,我再还老师。”   “不急,不急。”   “谢谢老师,那我就不打扰了。”   “没事,没事。再坐一下吧,你师母去买菜了,就在这吃个便饭吧。”   “不用了,谢谢老师。”那时的我,现在想来已是心中一块小石头落了地,巴不得赶紧离开。   这便是我们中文1988级班主任叶宝奎老师。据我所知,大学四年间,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同班同学,不下一二十人在没生活费或急用钱时,都向叶老师借过钱,叶老师从没对任一借钱的学生上过政治课或生活课。大家事后都一致称道,我们碰上了一个好班主任。   现如今,叶宝奎老师已经是母校中文系的汉语言学博导了。   不止如此,古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受恩师教诲多年的学生来讲,“父与子”的关系本就那么简单和短促。还有一句话也说得很对,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说到我个人的性格,还真遗传了家父的“不安分”的因子。   就在2009上半年,也就是我于2006年6月在福建一报社辞职后,和老家湖南娄底市三个中学好友合伙创办锂电池负极材料公司破产后的第一年,我至今还记得,时间应该是六七月间。我正躺在长沙一间小招待所的房间里看电视,突然手机响了,我一看来电显示的就是我厦门大学叶老师家的电话号码,赶紧接通了。   “伦润吗?”电话那头传来了清晰而温暖的声音,叶老师的声音。   “是我,叶老师。”   “你打个账号过来,我给你打点生活费吧。”   “谢谢老师,不用了。我还有生活费。”我答说。   “你今天还有,没错,但你工作又没定,手上有点钱,就可以慢慢找工作了,你等下打账号过来。要表扬你的是,你不甘平庸的精神是对的,人是要有点闯劲、拼劲。”   “谢谢老师!”   “你如果不回福建了,就要发挥你的长处做点事。如果生活有困难,就来电话,好吗?”   “好的,谢谢老师。”   放下电话,我的喉有些哽咽……   我想起了两年多前,也就是2006年11月的一件事来。   当我从娄底市中心医院出院回到老家养病时,我老婆说:“你们读大学时是不是有一位姓叶的班主任老师?”   “是啊。”我答道。   “你们大学有几位班主任?”她又问。   “就一位。怎么啦?”我说。   “你住院时,叶老师正好到长沙出差,他专程到医院来看你,还留下了几千块钱。”她说。   “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真是一点也不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