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第八章 乳的微生物检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丁酸发酵 butyric fermentation   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在专性厌氧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中可以见到。由于细菌种类和反应条件不同,还可生成丙酮、丁醇、乙醇、异丙醇等,在生成丙酮和丁醇特别多时,称为丙酮-丁醇发酵。 * * * * * * * * * * * * * * * * * 但如果原料污染较严重就难以保证消毒效果,并且在这种温度下,会引起部分蛋白质和少量磷酸钙沉淀。 * 但如果原料污染较严重就难以保证消毒效果,并且在这种温度下,会引起部分蛋白质和少量磷酸钙沉淀。 * * * * * * * * * * * * 一、生产消毒乳时微生物的控制 二)鲜乳的消毒 3、超高温杀菌法(UHT法): 在加压的情况下,使鲜乳温度达到沸点以上,在120℃~140℃下保持2~4s,据日本介绍,这种消毒法既能杀菌,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牛奶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 4、蒸汽直接喷射法(超高温瞬间灭菌) 条件大致与超高温杀菌法相同,鲜乳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在喷射过程中瞬间达到消毒效果,经无菌包装后即为消毒乳。 5、瓶装蒸笼消毒法 系将生乳装瓶加盖放入蒸笼内,待蒸汽上升后,维持10min;奶受热温度可达85℃左右。据检验,每毫升细菌总数减少到100个以下,但营养成分略有损失。 Sterilization v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1.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or destruction of all living microorganisms. 2. any procedure by which an individual is made incapable of reproduction. Disinfection: the process of killing pathogenic organisms or rendering them inert. Disinfectants are substances that are applied to non-living objects to destroy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living on the objects. 二、消毒乳中残留的细菌类型 一)嗜冷菌和营冷菌 在乳品工业上,把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在0℃或0℃以下均可生长的菌类称为嗜冷菌。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2℃,而在2℃~7℃冷藏条件下能够生长的细菌称为营冷菌。 在消毒乳的贮存环境 (2~4℃)中,营冷菌的繁殖胜过嗜冷菌。 乳中的营冷菌,主要为假单胞菌、黄杆菌和产碱杆菌。 消毒乳中的营冷菌主要来自原料乳和杀菌后污染。 二、消毒乳中残留的细菌类型 二)嗜热菌和耐热菌 最适生长温度为50 ℃~ 55 ℃度,最高生长温度为70 ℃ 左右的菌类为专性嗜热菌。还有一部分嗜热菌在37℃时也能生长,称之为兼性嗜热菌。 乳中的嗜热菌主要是需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的芽胞杆菌。主要来自土壤、水和牛舍垫草。这些菌类常在消毒乳中出现。另外,在加工设备上的残留乳中生长,造成消毒乳含菌量增高。乳反复进行消毒也会使嗜热菌数量增高。 能耐过巴氏消毒,但在巴氏消毒温度(63℃)不能繁殖的菌类为耐热菌。主要是嗜中温菌,少数是营冷菌。在消毒乳中常见的耐热菌有节杆菌、芽胞杆菌、微杆菌、微球菌和部分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二、消毒乳中残留的细菌类型 二)大肠菌类 这类菌不耐热,巴氏消毒即可杀死。 消毒乳中有大肠菌类存在,说明是消毒后污染的。 它可作为食品卫生指标:消毒乳中大肠菌类超过卫生指标时,不但要检查成品的大肠菌类的含量,也应检查各个加工过程的乳,以便查出污染原因。 第三节 乳制品中的 微生物及其检验 乳除供鲜食外,还可制成多种制品,乳制品不但具有较长的保存期和便于运输等优点,而且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常见的乳制品有奶粉,炼乳、酸乳 及奶油等。 一、奶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奶粉是以鲜乳为原料,经消毒,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状产品。可分为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加糖奶粉、调制奶粉等。 在奶粉制作过程中,绝大部分微生物被清除或杀死;再者,奶粉含水量低,不利于微生物存活,故经密封包装后,细菌不会繁殖。因此,奶粉中含菌量不高,也不会有病原菌存在。 但是,如果原料乳污染严重,加工不规范,奶粉中含菌量会很高,甚至有病原菌出现。 一、奶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一)奶粉中的微生物来源及类型 1、奶粉在浓缩干燥过程中,外界温度高达150 ℃~200 ℃ ,但奶粉颗粒内部温度只有60℃左右,其中会残留一部分耐热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