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二、古今异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4、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5.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三、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作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这样做” 4、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6、 既而悔之 7、无生民心 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名词作动词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公入而赋10.多行不义必自毙 隧,隧道,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一)省略句: (1) 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四、文言文句式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 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 (二)被动句 (1)姜氏何厌之有? (2) 敢问何谓也? (三)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问”字的宾语是“何谓”,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 (3)君何患焉? (4)其是之谓乎?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代词,“之” 提宾标志“是”“其谓是乎” 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有献于公。 2.状语后置句: (四)判断句 制,巌邑也。 颍考叔,纯孝也。 判断句标志:……者、……也、 ……为……、……则……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刘备,天下枭雄。 一词多义 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C君何患焉 D盘盘焉,囷囷焉 (疑问副词,怎么,) (“于此”,兼词 ,在这个 地方。) (焉,呢,语气词) (······的样子,形容词尾) (2)为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动词。当,做) B为人所讥 (介词,被) C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 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 (3)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众,各) B公伐诸鄢 (之于) C子闻诸 (之乎) (4)其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其是之谓乎!” (5)于(1)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遂寘姜氏于城颖。??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成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毙,倒下。 其乐融融 形容十分欢乐、和睦。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快乐的样子 春秋笔法 我们看到对前部分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是贬斥的,对后面的庄公行孝的行为是褒扬的,但是《春秋》和《左传》实际是没有明说,而是在把褒贬暗含在描写和叙事之中,我们通过分析看出来。这样的一种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写法叫“春秋笔法”。即“褒贬之意,没有直说,却很明显”“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 例如:“郑伯克段”,只有三个词语,就将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悌”,对兄弟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所以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这种春秋笔法也被后来的史学家们所借鉴。整篇文章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 又如:祭仲对庄公讲了一段除掉共叔段的迫切性,庄公却要他“子姑待之”。一个“待”字,即“拭目以待”,庄公唯恐共叔段不行不义,只想“待”其行之心,昭然可现。 本文主旨 本文略写战争地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而前面主要详写的是兄弟两个矛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