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习要点.docVIP

高一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习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习要点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学习要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作者简况,以助理解课文。   2、理解文章《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思想内容。   3、了解、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   4、解答《理解·鉴赏》各题。   二、学习的步骤和内容:   一了解作者简况:   王禹偁(954—1001)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文学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历任长洲知县、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等,他的《御戎十策》得到太宗和宰相赵普的支持,被任命为左司谏。995年升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司。在诗文上,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奠基者,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著有《小畜集》30卷、《承明集》10卷等。王禹偁仕途坎坷,因直言敢谏,屡遭贬黜,晚年体弱多病,忧国忧民,悲愤成疾,年48岁时卒于任所,死后葬于巨野县龙泉寺东酒庄。   王禹偁一生,仕途坎坷,所作《三黜赋》所谓:“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始贬商於,再谪滁上,今去齐安”。淳化二年 (991),时王禹偁任知制诰兼判大理院,时有妖尼诬陷徐铉,禹偁为徐铉辩诬,遂得罪权贵,始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995),时禹偁任翰林院学士。孝章皇后卒,禹偁主张丧礼当遵旧典。因犯讪谤,贬知滁州。咸平元年(998),时禹偁任知制诰,因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三贬黄州。一生颠沛,死于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北),赍恨以终。      二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北宋初期著名诗人、散文家王禹偁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记”是杂记文体)。写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宋真宗咸平元年除日,作者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得罪朝廷,由知制诰被贬知黄州。此前作者曾因在判大理寺时替徐铉辩诬而由知制诰之职,被贬为甬州团练副使。后又任翰林学士,因谤诎朝廷,二次被贬知滁州、扬州,真宗即位后恢复知制诰之职,这次又被贬黄州。作者虽屡遭打击,却矢志不移,不改操守。被贬黄州后,在城角建造竹楼两间,并写此记,描述竹楼内外的景致,表达作者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了他的不满情绪。作者刚正不阿,能以清高自律,身处逆境又能随缘自适,乐观旷达,其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对学生人格的完善是很好的借鉴。   王禹偁诗文创作主张文以传道,主张文风简雅古淡,文笔流畅自然,他推崇杜甫和白居易,曾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这篇记是其创作风格的代表,全篇文字清丽,平易自然,曾深受王安石、黄庭坚等人推崇,认为可以胜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记虽然也讲究对仗,句式工整,骈句迭出,但与《阿房宫赋》华丽的风格相比,显然属于另一种清丽、平易的风格。   课文从黄州用竹瓦建屋说起,写登楼远眺,写楼中“六宜”,写谪居情怀,着墨不浓,却情韵淡远、朴实感人。文章把廉价省工的竹楼写得情趣盎然,极力渲染豁达自适的谪居之乐也隐含了作者宦途失意的情怀。   全文除篇末记叙作记日期外分5段。   第l段记叙黄冈多竹,可代陶瓦。   这段话简洁明了,黄冈多竹,大者如椽,当地百姓,以竹代瓦。省工省钱。看起来是为了说明当地有盖竹楼的习俗。那么,作者新建小竹楼是为了入乡随俗,以显示其地方官的平民化吗?若不是,作者为什么要从黄冈盖房习俗说起?这第1段是否赘余呢?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应当说,这一段是写新建小竹楼的原因,就地取材嘛。若不是当地竹楼,比屋皆然,作者未必突发奇想去盖竹楼。但隐含着作者对竹的偏爱。因人论文,因时论文,从王禹偁的为人、性格及被贬黄州的遭遇可见其对竹的偏爱,字里行间能见到竹的影子。竹的气节,竹的凌冬不凋,竹的虚怀若谷,竹的价廉物美,竹的顽强生命力与作者性格贴合,这也是居竹楼之乐的根本原因。因此这样的开头不但不赘余,还能起到衬托作用——盖竹楼于人是“价廉而工省”,于己好处多多,由此引入下文竹楼之乐。   第2段描写竹楼视、听之美。   先写视之美,“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短短的16个字尽写登楼远观近览的无限风光。这“吞”“挹”二字尤为传神,一个“吞”字让远处山光尽收眼底,一个“挹”字让近处波澜,尽揽胸前。接着以“六宜”写听之美,这一段写竹楼特点。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而“六宜”之间又洋溢着作者恬淡高雅的乐趣,这对于一个宦海升沉,仕途连连受挫的有抱负的官员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竹楼听声写了六个方面,听急雨、听密雪、弹琴、吟诗、下棋、投壶,这声音的共同之点是共鸣如乐,和谐宜人,清脆悦耳。写听急雨、听密雪,反映作者闲适恬淡,与自然融为一体;写鼓琴、咏诗、围棋、投壶,则反映作者高雅情趣,高蹈出世,超凡脱俗。而且文句极具抑扬顿挫之音乐美。闻听瀑布般急雨声,急促而高昂,闻听碎玉般密雪声,则舒缓而细切。琴棋诗壶四句则三字格与四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