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VIP

2009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苏教版必修1

第三,古典诗词的化用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范仲淹《苏幕遮》 “未引心先醉” 柳永《诉衷情近》 “一春鱼雁无消息” 秦观《鹧鸪天》 “伯劳东去,燕西飞” 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苏轼《满庭芳》 第四、直抒胸臆。 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此恨谁知? 全不想腿儿 …… 第五、修辞手法的大量应用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第六、情景交融。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 南飞雁 霜林 意象 萧瑟 凄凉 意境 景 伤感 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如泣如诉:《陈情表》《项脊轩志》 执子之手:《长亭送别》《罗与朱》 旧日时光:《旧日时光》《箭与歌》 亲情 爱情 友情 情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阅读课本50页注释①然后复述《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西厢记》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相关知识 发展: 《莺莺传》(唐 元稹) 《西厢记诸宫调》(金 董解元) 《西厢记》(元 王实甫) 得名: 出自唐 元稹《莺莺传》中,莺莺写的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剧家。曾作过某地县官,声誉很好。四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 王实甫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所作杂剧14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 ,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基础。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 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 王实甫和《西厢记》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称为杂剧之冠,“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内容简介——看书注释,补充 课文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原题为“哭宴”。一个“哭”字,道出了刚刚争取到母亲认可 爱情的女主人公又要与情 人分别而异常痛苦的心境, 正所谓“离愁别恨”。 自读课文 提示: 1、小括号中的是舞台说明,是提示人物动作、神态的。 2、中括号中的是曲牌名,只作了解。 3、中括号后是唱词,本折戏中唱词全是崔莺莺的。 4、注意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崔莺莺——相国之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礼。向往自由的爱情,与“白衣秀士”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倾心,而后又于墙角联诗,真诚相爱。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天理”,但她不改初衷,任凭母亲怎样阻拦, 对爱情仍是 忠贞不渝。 红娘——剧中的重要人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