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根据岩性可分三段。青一段是盆地内主要生油层,厚度为40~112米.docVIP

米,根据岩性可分三段。青一段是盆地内主要生油层,厚度为40~112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根据岩性可分三段。青一段是盆地内主要生油层,厚度为40~112米

米,根据岩性可分三段。 青一段是盆地内主要生油层,厚度为40~112米,主要位于盆地的中部和东南部,岩性以灰黑色泥页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和介形虫灰岩。松辽盆地第一次大面积整体沉降形成了青一段烃源岩,同期沉积物在全盆地内广泛的分布,是良好的地层对比标志层。青一段沉积时盆地的南部、西部和北部均向盆地中心倾斜,边缘相带较明显,东部地区比较平坦开阔,边缘相带不太明显。青二、三段的沉积由盆地边缘到中心环带状分布。青山口组的总体特征为:自盆地边缘向中心,黑色泥岩逐渐增多,红色泥岩逐渐减少,砂岩自盆地西、北、南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变细变薄或尖灭。在盆地的东南部大片泥岩区,泥岩的颜色自上而下的变化规律是:红色间夹灰绿色—灰绿色—黑色。盆地西部泰康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存在一套鲕状灰岩和生物灰岩沉积,其中生物灰岩主要由介形虫、钙藻和蚌壳组成。 4.姚家组 姚家组沉积是盆地内水域急剧退缩时期的产物。从北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东部物源区伸进来的陆源堆积体很明显,河流和三角洲沉积很发育。北部物源区的砂体占支配地位。根据重矿物和岩石薄片分析资料可以看出由边缘向中心的变化趋势。 姚家组厚度80~200米,岩性可分三段,主要由灰、灰绿、灰黑及紫红色泥岩和灰白、灰绿色砂岩互层构成。岩性横向变化大,古龙、葡萄花一带以黑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灰白色粉砂岩和灰绿色泥岩,向东南相变为红色泥岩,向北西相变为灰白、灰绿色砂岩夹绿、红和少量黑色泥岩,边缘发育厚层砂砾岩,变化趋势与青二、三段相似。 5.嫩江组 嫩江组沉积是全盆地最重要的对比标志层(盆地内最大的一次水侵形成的产物),特别是嫩一、二段地层,岩层稳定分布广泛,也是良好的生油层。嫩江组分五段,厚度为500~1000米。 嫩一段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及灰绿色砂质泥岩,下部夹白云岩、劣质油页岩、膨润土。平面上可分三个区,盆地东北望奎、克山一带砂岩较发育。盆地中部、东南部和南部为灰黑色泥页岩,夹劣质油页岩,下部偶夹灰绿色泥岩。盆地西部和东北部明水一带为灰色、黑灰色、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灰绿色砂岩。嫩二、三段上部为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砂岩,中下部为灰黑色泥页岩,向盆地边缘粒级变粗,砂岩增多。嫩二段地层在全盆地分布最广,底部有一套5~15米的油页岩层。嫩四、五段主要是灰绿色为主的砂岩泥岩互层,下部黑色泥岩较多,向上红色泥岩增加。盆地中央坳陷区保存较全,沉积较厚。在东部隆起地区,除凹陷中残存外均受剥蚀。嫩江组的鲕状灰岩主要发育在扶余、德惠和盆地的西部。 6.四方台组 四方台组为盆地上升期的沉积。上部岩性主要为红色块状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下部岩性主要为杂色砂泥岩互层,夹有紫色砂岩和砂砾岩。四方台组分布范围比较小,主要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而东部大多没有沉积或被剥蚀。 7.明水组 明水组分布范围与四方台组相似,岩性为泥质砂岩、灰绿色砂岩,夹两层分布稳定的黑色泥岩和少量棕红色泥岩。 2.3.2 沉积特征 敖南油田位于中央坳陷区,既是沉降中心又是沉积中心,在盆地发展过程中长期稳定沉降,地层厚度较大,发育较全,除后期剥缺的四方台和明水组,其它地层保存完整。下白垩统沉积期,研究区以湖相和大型三角洲沉积为主,生、储、盖组合完整发育,具备油气藏成藏的基本条件,是勘探的有利地区。 研究区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是下白垩统姚家组一段地层,厚度约10~58m,西北厚东南薄(图2-4、2-5、2-6、2-7)。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粉砂岩夹灰、灰绿色泥岩及过渡岩性,电阻率曲线呈尖峰状或锯齿状。上覆萨葡夹层为10~20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其控制葡萄花油层顶界发育,是葡萄花油层良好的盖层,电阻率曲线为与葡萄花油层有明显的区别的低平齿状。葡萄花油层下伏的地层为一套稳定分布的暗色泥岩,是青山口组顶部岩层,电阻率曲线较平直。 图2-4 研究区葡萄花油组茂741井--台104井地层对比剖面(东西向) Fig. 2-4 图2-5 研究区葡萄花油层葡32井--敖440-31井地层对比剖面(南北向) Fig. 2-5 图2-6 研究区葡萄花油组连井地质对比剖面(东西向) Fig. 2-6 图2-7 研究区葡萄花油层连井地质对比剖面(南北向) Fig. 2-7 2.4 烃源岩特征 松辽盆地具有浅中深三套烃源岩。浅部烃源岩指上白垩统明水组和中白垩统嫩江组四段、五段烃源岩;中部烃源岩指中白垩统嫩江组和青山口组中富含有机质的半深湖一深湖相黑色泥岩;深部烃源岩包括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二段暗色泥岩和侏罗系煤系。 由于研究区毗邻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因此,在进行烃源岩综述时,烃源岩分布以全盆地为范围,而烃源岩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评价重点针对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进行分析。 2.4.1 烃源岩分布 嫩江组一段沉积于湖盆比较发育时期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