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江苏高考说明解读:2012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ppt
华语与英语 小时候靠着母亲的膝头,摇头晃脑地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华语,在我心中留下了古老而美丽的倩影。 而现在,只有在我大声朗读并流利地说着英语时,母亲眼中才会有儿时听我背唐诗时那自豪的光彩。每当我沉醉于方块字编织的梦境中,她总会用这样的话打断我:“你妈当年就是因为没有条件学好英语,才没有考上大学……”在一次次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后,我只得埋头于ABC中。 本ppt来自:千教网() 后来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华语情结》,我突然从母亲的话中感受到她的心境,那是一种遗憾甚至是悲凉,是那个时代的悲哀。现实让她们错过了英语,却要求我们学好英语。那么华语的悲哀呢? 我无法回答这个过于沉重的话题,我只能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保留着对华语的深深眷恋,为自已,也为母亲脸上的笑容…… 【先述两代人在学习华语与英语上存在的隔阂,再写自己的理解并努力消除这种隔阂的心结,自然真实。以“华语与英语”为小标题,明示板块的独立,突出板块的核心。】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科与理科 选科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问父母:“我学文科好不好?”“不好!”父母异口同声地拒绝了,“学文科工作难找,你理科又不差……” 我得到了意料之中的回答,于是在“理工倾向”下画了一个不情愿的“√”。但那一天,我听到了一位老师的故事。他说:“我们那个年代,国家缺的是技术人才,缺的是科技实力,所有人都知道学理科好找工作。我忍痛放弃了心爱的政治,可现在,国家每年要为不健全的政治体制、贸易体制和法律漏洞付出高昂的代价,我才明白,那个时代的观念已经旧了……” 本ppt来自:千教网() 我把他的话告诉了父母,也向他们做了一个保证:“选择文科的同时,我会学好理科课程。”为我的爱好,为父母的安心,也为弥补时代的遗憾…… 【对“文科与理科”的态度和选择是两代人隔阂的显著标志,追求两者的和谐是消除隔阂的良方。小标题与板块思路与上文保持了一致,整齐而鲜明。】 本ppt来自:千教网() 归乡与离乡 哈佛女孩出名的那个时代,常有人问我:“你将来会出国吗?”母亲笑着替我回答:“当然,而且出去了就不回来了。”我心里窜起一股火焰,我才不这样想呢! 读过太多浸透着乡愁与泪水的诗篇,读过太多背井离乡最终凄凉客死异乡的故事,我不愿重走那一条浸满血泪的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那是一种锥心刺骨的痛,更何况,要是所有的人都为着繁华的“欧洲梦”“美国梦”走出去,留在身后的,将是一个怎样满目苍凉的故国? 本ppt来自:千教网() 一天,读到杨振宁教授的演讲词,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梦想;读美籍华裔女作家的小说《喜福会》,更从她的亲身经历中读懂了许多母亲的“美国梦”。我的母亲很少出远门,每次坐汽车都晕得厉害,她希望她的女儿能骄傲地走出去,走出一段美好的前程,一段她常梦见却永远走不了的路。 我对母亲许诺说:“我将来一定会出国留学。”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回来。当母亲体验了“空巢”的寂寞,她会明白故乡才拥有那份最珍贵的爱。这个承诺,为一种学习的体验,为一份内心的牵挂,也为了母亲的心愿…… 本ppt来自:千教网() 【学习、选科后的问题,自然是发展和前途问题,这一板块谈“归乡与离乡”,有跳跃,但并不突然。结构形式与前两个板块一致,显出简约整齐之美;内容上是前两板块的推进,既自由独立,又有内在联系。】 本ppt来自:千教网() 如果上一代是酸的孤寂,这一代是碱的火热,我愿能将它们中和为水的柔情;如果上一代的梦是苦涩,这一代的梦是甜美,我愿能将它们中和为一缕清梦的幽香。理解,包容,关怀与爱,填满两代间鸿沟的同时,也将填满不同时代文化间困惑的深渊。 和,是爱的一种美丽境界,是人与人之间跨越隔阂的那条渡船。 【呼应上文表达愿望,照应篇首点明中心。】 本ppt来自:千教网() 【总评】作文的亮点首先在独到的立意上。“和”为何物?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和”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和两个时代文化的隔阂巧妙切入,诠释了作者对“和”的感悟。通过对散发着久远醇香的和谐气味的期待,抒写了自已为了母亲脸上的笑容,为了弥补时代的缺憾,为了一份内心的牵挂,为了母亲的心愿而作出的思考、努力和追求,并深情地告诉人们:和,是爱的一种美丽境界,是人与人之间跨越隔阂的那条渡船。其次是选材与构思上。文章主要叙述了父母与自己对高中学习中三个敏感问题上存在的隔阂以及自己为消除这种隔阂所作的努力与追求,并且用三个板块来叙述材料,点出感悟;每一板块以相对概念组成的小标题统领,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6.1.2二次根式教案.ppt
-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ppt课件.ppt
-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的实际运用ppt课件.ppt
- 2013届高考语音复习ppt课件-(语文版语文).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11_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22_散文阅读课件.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24_传记阅读课件.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27_科普文阅读课件.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33_考场快速作文课件.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