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考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文选考点整理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六卷,是以义理解经的代表作。南宋朱熹撰。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人。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程颢的理气学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后世并称“程朱理学”。思想理论主要有:理气论、认识论、心性论、功夫论等。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等,属闵学派。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其中的《孟子集注》反映了朱熹关于人性的学说。当时称《四子》,经过朱熹前后四十年的修改,后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典籍。 通典 一、典志体史书 (一)典志体史书的起源 (二)“三通”、“九通”、“十通” ???????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九通:三通加《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十通:九通加《续清文献通考》 二、郑樵与《通志》 (一)郑樵生平 郑樵,南宋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字渔仲,福建兴化军莆田人。自学成才。 (二)《通志》内容及成就 1、内容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第一部记录比较完备的典志体史书,刘政《政典》已失佚。全书共二百卷,五百多万字。分四部分:本纪十八卷,记三皇五帝至隋各代帝王事;年谱四卷,记重要史事;略五十二卷,记上古至唐各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演变;列传一百二十六卷,记周至隋各代的重要人物。 全书精华在略,略共有二十,依次为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仇、圆谱、金石、昆虫草木等略,与《通典》《文献通考》性质相似,清人并称三通。 2、成就 1)思想成就:重视“会通”,反对“灾祥”,反对任情褒贬。充分体现了郑樵“会通”的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精神和注重亲身实践、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 (2)历史文献学成就:重视金石、图谱、草木名物及文字音韵 (3)存在问题:体例上仍没有突破正统的纪传体史书的格式,除二十略外,其余部分价值不大。郑樵在考订史料方面,也有不少主观片面的地方,他贬低班固,轻视断代史。 《史通》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作者刘知几。 刘知几,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人。曾参与修撰《则天皇后实录》,因与监修大臣不合,憤而辞去史职而私撰《史通》。 全书二十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39篇,主要内容是史学理论和史书编撰等;外篇三十篇,共五十二篇。内篇中已亡佚三篇,实际有四十九篇流传。 对唐代以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思想。具体有: 对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沿革,史书的源流、体例等进行 详细的叙述和总结。 详细探讨了史书编撰的体例、内容、方法等,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文字表述用晦,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撰述原则,直书、曲笔。 论述了史家应具备的素养及著述态度。史学功用,史家三长:史才、史学、史识。 意义: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对后世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隋书》 《隋书》,纪传体隋代史,唐魏征等撰。 魏征,唐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人。历官秘书监,侍中等职,以直谏著称,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撰《贞观政要》。 《隋书》共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分为两阶段成书,由多人共同编撰。《隋书》的十志,原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作,称“五代史志” 《隋书》记载了杨坚于北周静帝3年(581)篡周建隋到完成全国统一后直至618年隋朝灭亡的这38年历史。 价值: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如列传五十卷中后四卷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根据柳顾言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并学习了阮孝绪的《七录》分类体系和李充的《晋元帝书目》。 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后附佛、道二录。 《隋书·经籍志》继承四部分类体系,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经、史、子、集类目名称,概括各部所包括图书的内容性质。对后来公、私家目录的修撰产生重大影响。 《隋书·经籍志》以前的图书分类法七分法四分法 文史通义 一、章学诚的生平及著作 (一)章学诚的生平 章学诚,字实斋,号少严,浙江会稽人。28岁从朱筠学习,结识戴震(不熟)、钱大兴(点头之交)、邵晋涵(关系较好),学识增长。参与编纂《资治通鉴》及多种方志。后世才受重视。 (二)著作《文史通义》《校仇通义》《方志略例》《文集》《外集》等 二、内容和成就 (一)内容 《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名著,清章学诚著,其通行本因印行于开封而被称为“大梁本”。 共8卷,其中内篇5卷,外篇3卷,内篇为文史论文,外篇为方志论文、序例。内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