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
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PAGE \* MERGEFORMAT 15
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6968096前言 PAGEREF _Toc296968096 \h 1
HYPERLINK \l _Toc296968097一、 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不同 PAGEREF _Toc296968097 \h 2
HYPERLINK \l _Toc296968098(一) 重德轻形 PAGEREF _Toc296968098 \h 2
HYPERLINK \l _Toc296968099二、 审丑情感不同 PAGEREF _Toc296968099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0(一) 以丑为美 PAGEREF _Toc296968100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1(二) 以丑为乐 PAGEREF _Toc296968101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2三、 审丑趣味不同 PAGEREF _Toc296968102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3(二) 大众的游戏 PAGEREF _Toc296968103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4四、网络审丑潮流的归宿 PAGEREF _Toc296968104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5(一) 喜剧的讽刺力量 PAGEREF _Toc296968105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6(二) 庄子的审丑心境 PAGEREF _Toc296968106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7结语 PAGEREF _Toc296968107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8注释 PAGEREF _Toc296968108 \h 3
HYPERLINK \l _Toc296968109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96968109 \h 3
前言
“丑(英译ugly)”有“相貌难看”和“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两个义项,在词义上与“美”相对。而在美学范畴里,丑是美的异化,审丑包含于审美的范畴之中,是审美在一定层次上的体现。
美是什么?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康德说,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儒家文化讲究“尽善尽美”;道家文化则说“大美不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柏拉图所言:“美是难的。”所以,作为“美”的相对范畴,“丑”亦不能被明确界定。每个人对美丑的认知都受到自身经验的影响,带有时代的烙印。审丑行为的动机、形式、效果等,因而变得丰富有趣。
近年来,网络文化异军突起,诞生了众多草根明星,也涌现出一批网络丑角。芙蓉姐姐搔首弄姿、大摆“S”型;凤姐自夸“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小月月体型肥胖、不讲卫生,还爱装嫩扮性感……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丑怪至极的角色竟然受到亿万网民甚至媒体的围观和追捧,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审丑”热潮。
事实上,网络审丑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遗憾的是,目前此类研究数量较少,且还没有注意到网络审丑现象区别于文学作品中审丑现象的特殊性。
回溯中国传统美学,庄子可以说是审丑主体(相对于“审美主体”)的代表之一。《庄子》一书,塑造了众多畸人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形体残缺的人,如天生一足的右师、受过兀刑的王骀;二是相貌丑陋的人,如“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的支疏离、“以恶骇天下”的哀骀它;三是行为古怪的人,如赞叹自己病态的子舆、临尸而歌的孟子反与子琴张。在庄子笔下,这些畸人不仅不使人感到厌恶,反而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庄子·德充符》)。
以《庄子》中的畸人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丑形象”和时下的网络丑角,都是凭借丑怪的外貌或行为成为人们的审丑对象,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审丑现象有别于文学作品审丑现象的特殊性,并为其寻找合理归宿。
一、 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不同
《庄子》写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三百年。互联网在我国兴起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要比较这两种审丑行为,首先要对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进行对比分析。
“形”与“德”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在西方文论中,也有一对类似的概念:“能指”和“所指”。对“形-德”关系的认知不同,是《庄子》审丑和网络审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