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数学远程研修感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學数学远程研修感言

小学数学远程研修感言 ? ??? 在这个月的研修活动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看到的每一篇老师作业和老师认真的留言中都流露出积极求知、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只有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教师多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通过这段时的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将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可以经常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他们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后我将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不断实践、钻研、在进步、在创造。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我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相信共同的学习一定会造就共同的进步,祖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专题六:如何构建数学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相遇问题 -在课例《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中,有“创设现实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 “自主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两个教学片段。其中, “创设现实情境,发现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经历了三个步骤:动画演示上 学情境,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模拟表演上学情境,深入理解相遇问——在 情境中添加信息,提炼生成相遇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环节,主要经历了五个步骤:运用已有经 验,自主整理信息——组内交流研讨,理清数量关系——全班汇报质疑,分 析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回顾解题思路,抽出“数 量关系” ,建构起“相遇模型” 。 请您按每个步骤的学习导引看完四段视频和相关磨课材料后,再认真阅读第 三次教学设计中的这两个教学片段,然后任选其一完成如下作业: (1)分析本片段中是怎么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相遇问题”数学模型的; (2)认为本片段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您是怎样帮助学生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 帮助学生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学会建构“数学模型”,要经过一定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就是最好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知道算理算法,在应用上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解决学生“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建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常用数量关系》一课中,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一期间,老师从出发到,坐高速大巴用了小时,高速大巴每小时行90千米,你知道从到有多远吗计算路程,列式后说说这样的数量关系:()×()=()。学生解题后,让学生指出90、、分别表示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得出:速度×时间=路程。整个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十分顺畅,几乎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学得十分轻松。小和小都去参加训练小每天去一次,小每天去一次月日两人同时参加了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相遇?以学生熟悉的周期现象为背景,建构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寻求问题的本质:找和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有利于数学模型意识的建立。2、在抽象概括中建模      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为发现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用手指来帮助理解,使学生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明确5-1=间隔数100个手指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这就逼着学生跳出“手”这一具体形象,依靠表象进行抽象概括,思维无疑进了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等,体验段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最后与学生一起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数-1=

文档评论(0)

xzn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