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docVIP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doc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摘 要】探讨新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通过开展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分析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防治效果   茶叶是贵州省重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茶假眼小绿叶蝉等重大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个别茶园受害减产成灾,严重影响广大茶农增产增收。同时部分农户为防治害虫滥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更影响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省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防控茶树病虫害,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联合我省地各植保植检站拟定在2012年开展茶树茶假眼小绿叶蝉等重大害虫“高工效”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根据《贵州茶树重大害虫“高工效”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方案要求,在贵大教授的指导下,贵定县植保站在云雾镇中心茶场开展了四种不同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筛选试验研究,选择1-2种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有效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有效控制茶叶虫害,应用于大面积无公害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实施地点   贵定县云雾中心茶场   2 试验药剂   5%烯啶虫胺液剂、1.0%甲维盐液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茚虫威。   3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筛选不同农药品种对茶叶上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效果,选择1~2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有效控制的杀虫剂及使用方法和最佳施用时间,为今后大面积生产中使用提供依据。   4 药剂用量和处理类型   4.1 药剂用量   (1)5%烯啶虫胺液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施药剂量为50ml/667㎡;   (2)1%甲维盐液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施药剂量为45g/667㎡;   (3)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陶氏益农有限公司),施药剂量为40ml/667㎡;   (4)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稀释倍数2000倍;   (5)清水处理。   4.2 处理类型   试验中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共有20个小区,小区随机设置,每个小区面积不低于21m2。每个处理含有2行茶树。处理组之间设定一行茶树作为隔离带。   5 施药方法   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照上述施用量配比浓度,在茶丛蓬面和侧面均匀喷施。   6 施药时间   施药时间为7月8日~7月20日,施药时间选择在茶假眼小绿叶蝉若虫期虫量占总虫量80%的时期,特别是在若虫高峰期施药。茶园选择为试验前20d未使用杀虫剂防治茶树病虫害的茶园。   7 调查方法   在处理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处理后1d、3d、7d分别进行调查一次。调查时间选择在早上晨露未干时进行,每小区随机调查用盘拍法调查2个点,每个点查1㎡,用50cm×40cm的白磁盘涂上凡士林在1㎡范围内分别拍打3次,统计磁盘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8 调查数据统计   8.1 汇总调查数据资料   8.2 计算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8.3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7月8至7月20日)7d降雨,余者阴或多云天气.施药当天7月8日平均气温26.5℃,多云,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3℃,不影响药效试验结果;试期间日平均气温25.65℃,最高气温28.77℃,最低气温22.54℃。   8.4 土壤资料   试验茶园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湿润,茶园整洁,行间被修剪的枯枝覆盖,无绿色杂草覆盖。   9 各处理间平均药效计算及分析   9.1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9.2 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9.3 试验结果分析   在施药后第一天防效分别为88.38%、77.33%、75.52%、89.16%,处理Ⅱ和处理Ⅲ防效较差,处理Ⅰ和处理Ⅳ防效最好;第三天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防效有所下降,分别为87.95%、75.83%、72.76%,处理Ⅳ防效上升为91.47%,防效较稳定的为处理Ⅰ,防效较好为处理Ⅳ。在药后第七天,防效都呈下降,分别为84.97%、73.24%、69.17%和85.61%,持效期好的是处理Ⅰ,药后第一天和第三天效果相当,速效性好的是处理Ⅳ,第三天防效最好。在药效表现方面,处理Ⅰ第三天药效下降0.43%,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