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附1:第十二届中小学教研教改成果评选活动论文申报表 区县:静海县 学科:数学 论文情况 题 目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点滴渗透 发表或已获奖情况 作者情况 第一作者 姓名 陈中清 职务 职称 小学高级 单位 子牙镇中学 电话 其他主要成员 姓名 单位 姓名 单位 本人承诺 申请人郑重声明: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因此引发的争议及后果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签字:陈中清 学校推荐证明 该成果由 独立完成 校长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区县级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级初评意见 评审意见: 评委签名: 市级复评意见 年 月 日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点滴渗透 内容提要: 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21世纪中国中小学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努力把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是每位教师都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创新途径等几个方面论述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点滴渗透 21世纪,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激烈竞争的焦点无疑是创造型人材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没有科学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对中、外留学生进行评价时,指出中国留学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为此,培养创新人材将成为21世纪中国中小学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面向未来,开展创新教育,努力把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是每位教师都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鼓励标新立异,增强创新意识 现代脑生理学和少年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探索和好奇心,有无限的创造潜能,较为注重个人发展。这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实现其创造性的追求。在这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创新的事例。如:刻步勒的老师是著名的天文观察家,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学知识,但他不敢提出问题冲破旧观念的束缚,结果将重大的发现留给了他的学生刻步勒。1609年刻步勒在大量观测的基础上,设想出了行星运动可能采取的各种形式,然后他将每一种行星运动的形式同所观测到的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发现只有椭圆形轨道的行星运动与观测事实最符合,因而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一规律,推翻了自古以来所流行的认为天体都是沿着正圆形轨道运动的旧观念。又如数学家亚·鲍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前人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另辟路径,终于发现了除去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就可以建立一门新的几何学,这个创新意识极强的青年人,才二十二岁就创立了一门新的几何学——非欧几何学。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我在教学中经常出一些隐含错误的过程或结论的习题,运用参考书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和答案,让学生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 例如;化简a 教师给出解答:a 让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教师解法的疏漏,忽略了a<0的隐含条件。 又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8x-(k+1)x+k+7=0的两根为互为相反数,求k的值,参考书的答案是k=-1。 学生通过验证k=-1时方程的根不存在,答案是在忽略了大前提△≥0的情况下产生的。正确的答案是K不存在。 要及时发现班集体中有创新精神的苗子,颂扬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树立创新榜样,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优化教法学法,营造创新环境 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由教师和教材事先给定的,这些问题都是延续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常规性问题,学生对于这一类问题,大多是在模仿中进行,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尚未冲破,教师以讲授法教学为主,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