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鼻出血 (epistaxis;nosebleed)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症状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既可是鼻部疾病的症状,也可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邻近器官病变的症状之一,以前者为多。 鼻出血属于急症,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其出血部位,估计其出血量,判断其出血原因,以便及时作出有效治疗。 鼻部的血供 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和面动脉。 小动脉血管没有内弹力膜,结构菲薄,血管收缩功能差,易破裂。血管破裂后,呈搏动性出血,出血凶猛。 黎氏区:鼻腭A、腭大A、上唇A、筛前A、和筛后A的鼻中隔支,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利特尔区(Little area)。 克氏区: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plexus) 。 吴氏区: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静脉丛,称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Woodruff naso-nasopharyngeal plexus)。 概论 鼻出血的表现 多种多样: 单或双侧; 间歇性或持续性; 出血量多少不一 轻者:涕中带血, 重者: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反复出血者可致贫血。 500ml可有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1000ml则冷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 鼻出血的部位 1、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几乎全部儿童患者 绝大多数青年患者 2、鼻腔后部,包括鼻-鼻咽静脉丛和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 少数 中老年多见 往往严重 病因 局部病因: ⑴.外伤(机械、手术、气压性) ⑵.鼻腔和鼻窦炎症 ⑶.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 ⑷.鼻中隔病变:偏曲、糜烂溃疡 ⑸.鼻腔异物 全身病因: ⑴.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毛细血管破裂) ⑵.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压力升高) ⑶.血液病(凝血机制、血小板质、量) ⑷.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凝血过程) ⑸.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 (凝血障碍、血管损伤) ⑹.中毒(化学品及药物破坏造血系统) 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史) ⑻.内分泌失调 (女性,毛细血管脆性) 各个年龄阶段的鼻出血常见病因: 儿童期——局部创伤和跌伤、鼻腔异 物、高热、血液病。 青春期、妊娠期——体内性激素水 平升高,引起 自发性鼻出血。 成年期——任何原因均可。 老年期——特发性高血压、动脉硬 化、肺心病。 诊断 确定出血部位:哪侧鼻腔、先、后 儿童、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 区(利特尔动脉丛、克氏静脉丛) 中老年:鼻腔后段动脉或鼻-鼻咽静脉丛 估计出血总量 有无休克 判断出血原因 在诊断鼻出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出血侧鼻腔的判定:重视病史,哪侧先出血。 出血量的判定:重视临床表现 400ml常无全身症状 400--500ml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 500—1000ml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 休克时,出血过多,血压下降。鼻出血常自行停止,不可误认为已痊愈。 特发性高血压鼻出血可能因出血过多,血压下降。此时,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卧位就诊的病人,在站立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晕厥,不能误认为休克。 治疗 鼻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急诊,病人常紧张、恐惧,首先应予以安慰,使之镇静。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并做相应的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并选择正确的止血方法。 一般处理 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嘱病人尽量勿将血咽下,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