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学案2.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学案2

学案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初投魏国不受魏惠王重用。3.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重用。[深化探究]材料 “徙木立信”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商鞅刚刚上任后,请求用国王的名义发布一个公告——“谁能把北城门口的一根百十斤重的木头,扛到南城门口,就赏五十两金子”。结果,百姓看到以后,都不相信他的话。最后,终于有一个百姓站了出来,把那根木头扛过去了。商鞅当场兑现奖励,秦国百姓对他的话从此非常信服。思考“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商鞅的这一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商鞅言行一致。“徙木立信”使商鞅赢得了秦国民众对其变法的支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顺利推行。[重点精讲]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宗旨、性质?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措施(1)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深化探究]材料 下列是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思考(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图二中的牛耕情景,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重点精讲]1.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1)积极:①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2)消极:①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导致经济结构单一。2.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易混易错]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取得优势。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4)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6)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改革,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深化探究]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思考(1)材料主要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改革措施?(2)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上述措施对此有何作用?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2)趋势: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作用: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进步。[核心点拨]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革运动。(2)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从而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所以,这些变革是封建性的变革。[重点精讲]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