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定基础【修改病句与句型转换】.doc

第二次课定基础【修改病句与句型转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次课定基础【修改病句与句型转换】

经典阅读与写作 一 【基础训练——修改病句和句式变换】 【日积月累】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国将兴,心贵师而重父。《荀子·大略》、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训练提示】 修改病句:综合复习巩固小学应掌握的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啰嗦、归类不当、指代不明、不合事理、前后矛盾等病句类型的修改方法。 一、分析病因。 1、成分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成分,使句意表达不清楚。如 :上星期才回来。(缺少主语) 2、用词不当: 指句中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词义范围不当,或近义词使用不当,或应用对象不合适等。如:小明乐于助人的精神受到大家歌颂。(“歌颂”大词小用) 3、搭配不当:【养成习惯 树立形象 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 开展活动 掀起高潮】 多指主谓、动宾或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恰当。如: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与“习惯”搭配不当,应改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词序混乱: 指句中的词语没有按照要表达的意思排列,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如: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两个”应放在“新旧”后面) 5、重复啰嗦: 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啰嗦。如:九寨沟风景优美,景色秀丽。(“风景优美”与“景色秀丽”是一个意思,应删去一个) 6、归类不当: 指不同类别、性质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而造成逻辑混乱。如:妈妈买来梨子和水果。 (“梨子”是水果的一种,两者不能并列,应去掉“梨子和”或把“和”改为“等”) 7、指代不明: 指句中所用代词指代不明确,造成句意含糊不清。如:爸爸买来钢笔和毛笔,我常用它写字。(“它”指代不明) 8、不合事理: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如:菊花在春风中绽开笑脸。(“菊花”开在秋季,不可能在“春风中”) 9、前后矛盾: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不统一,自相矛盾。如:教学楼一片漆黑,只有五(1)班还亮着灯。(“一片漆黑”和“还亮着灯”相矛盾) 二、遵循修改原则。 1、不改变原意。 2、多就少改,多改少删。 三、掌握修改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反复审读,凭语感看是否别扭,觉得别扭再分析、修改。 如:学校开展了“争当小能手”的高潮。通过审读,我们发现“开展”和“高 潮”搭配比较别扭,应把“高潮”改为“活动”。 2、主干枝叶梳理法: 先缩句,检查主干是否有问题;再查局部,看修饰词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问题;最后进行修改。 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教育。这个句子可缩为:受到教育。通过缩句,我们发现句中缺少主语,可以删掉“通过”或“使”,让主语出现。 四、按步骤修改: 一读(弄清意思),二找(发现毛病),三改(对症下药),四查(读句复查) 四种变换说法的句式 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直接叙述句和间接叙述句的变换。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 1、“把”字句,就是用“把”把动作的对象调到动词前面的一种句式。 如:风把头发吹乱了。(风吹乱了头发。) 2、“被”字句,就是用“被”把动作的对象调到句首的一种句式。 如:头发被风吹乱了。(风吹乱了头发。) 二、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词】不得不 不能不 不敢不 不会不 非……不可 没有……不…… 1、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称为肯定句。 如:今天天气很好。 2、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称为否定句。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称作单 纯否定句;否定句中有两个否定词,称作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如:他不会烧菜。 (单纯否定句) 他不可能不会烧菜。 (双重否定句) 将肯定句转换成否定句,关键是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加上否定词。 如:他成绩好。 ( 肯 定 句 ) 他成绩不差。 ( 否 定 句 ) 谁都知道这件事是他干的。 ( 肯 定 句 ) 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是他干的。 (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 1、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语气更强硬。 如:这是伟大的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