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J-本科论文范文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西方餐具的演变历史,其中包括筷子和刀叉的发展过程,论述了餐具变化的浅层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西方餐具进行深入剖析,其目的是探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工具设计差异性的根源,因此首先对中西方餐具的造型比较分析;进而对中西方餐具的使用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结合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化分析出餐具差别的本质原因,并对未来餐具设计提出要求。(要求300-500字)
关键词:哲学;比较;餐具;设计;使用
目 录(三号黑体,行距为单倍)
中文摘要 ………………………………………………………………………… Ⅰ
绪论 …………………………………………………………………………………1
一、XXXXXXXXXXXXXX ………………………………………………………**
(一)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
(三)XXXXXXX
……
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XXX
(二)XXXXXX
…...
XX、……
结论………………………………………………………………………………… **
附录 XXXXXXXXXXXX(如果有附录,应列入目录)………………………………**
前言
餐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并习以为常的工具,在中西方迥异的文化背景下,餐具的外观设计,无论在材料、造型以及使用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通常解释此中差异的原因基本围绕“饮食习惯”、“食物种类”来进行分析。本文希望从更深层挖掘它们差异性的本质原因,从而对发展中国风格的设计引发一些思考。
中西方餐具的演变历史
由于等因素的影响,。无论餐具都是手的延伸,盘子,是手掌的扩大和延伸;而叉子则手指。筷子的起源周代竹子的筷子种类,春秋时期有牙筷、玉筷,秦汉有铜筷、铁筷,时有漆筷、金筷、银筷等图1 刀和叉 knife and fork
反过来叉子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刀子变化。比如,由于叉子插取食物的功能已经比较好了,刀子的顶端就没有必要再设计成尖锐的。在不断使用试验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些食物,如豆子和较软的糕点,用两齿叉很难插取,因此设计师又把叉子进行改良设计,就变成现在的餐叉的造型,两齿、三齿、四齿叉并存,且各有不同的用途,分工非常细致。
通过对这三种餐具历史的简要叙述,我们发现真正的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都是解决社会上具有共性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最能引发感动、最具魅力的地方。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概述
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形、器”,其中“味”是最关键的,“色、形、器”反应于视觉,“香”反应于嗅觉。总而言之,就是使人们感受到美味刺激,增强食欲,给予人们“味感美学”。中国饮食文化内涵则可以用四个字归纳:精、美、情、礼。精于食器品质,美在视觉体验,情融交杯换盏,礼导饮食细节等文化寓意完美地体现在中国饮食中,饮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它上升为一种艺术境界,将生活艺术化。
西方的饮食文化与中国截然不同,这里的“西方”主要指当今的欧美国家。他们认为食物就是用作充饥的,必须以营养作为第一位,因此西餐非常讲究营养搭配,时常忽略味道,虽口味千篇一律,制作快捷,营养丰富。可以说,西餐是营养重于味道,这是其一。众所周知,饮食文化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社会制度、哲学、科学、宗教等等。西方各国都是私有制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在饮食过程中也体现出这样的印记——分餐制,各吃各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卫生、节约,尊重个体需求。
可以看出,中西方饮食文化无论从形还是质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同时它们也物化在餐具的设计中,使中西方餐具设计大相径庭。(此部分论述薄弱,应加强)
中西方餐具使用方式及设计比较分析
餐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使用形式和使用程序。“使用”是动词,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动作,一是使用者——人的动作;二是被使用的物的动作,两者一致才有意义。从使用的角度分析筷子、刀叉设计的不同与共通之处可能会发掘出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我们评价其他中西方生活产品及设计思想都会有一定帮助。
首先从餐具使用形式来看,大多数中国人都用右手握筷,左撇子例外,但也有很多在小时候就被纠正过来。因此,用餐时左手空闲出来,偶尔用来托着小蝶或饭碗,右手起主要作用。从使用程序来看,使用筷子没有什么先后次序,夹到食物送到嘴里就可以,非常直接。并且大部分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hapter_21 怀尔德《会计学原理》19版答案.doc
- chenyiwei新会计准则解答汇编.doc
- CHINALIFE-财务-财务会计-SAP使用技巧-V1.0.1.doc
- CIA考试模拟考场第一部分样题.doc
- CIA600题第三部分(不含答案).doc
- CII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doc
- Cjbkyr2010年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模拟试卷一及答案[1.doc
- CKJJF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讲义.doc
- CKJJF第一章经济法概论讲义.doc
- clf_-生产现场管理与改善培训.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