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产业结构布局.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产业结构布局

(三)地区性产业生长点的选择 1、地区性产业生长点选择内容 2、地区性产业生长点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人才、技术水平; (3)基础设施水平。 (四)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增长极发展模式 2、 点轴布局模式 3、网络布局模 4、区域梯度开发模式 第九章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实践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的形成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空前扩大,商品销售与原料地范围愈来愈大;同时,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如何合理布局产业已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杜能、韦伯等运用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等许多经济学研究成果,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是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二)二次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1、成本学派理论。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是胡佛等。 2、市场学派理论 (1)市场学派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 (2)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人理论等。其中,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3)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 3、成本一市场学派理论 (1)成本一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 (2)艾萨德是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试图建立一般区位理论。 (3)俄林在产业布局方面,建立了一般区位理论。 (4)弗农在俄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探讨。 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 (1)二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上独立自主道路,落后地区产业布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西方一些学者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等,大大丰富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内容。 (2)代表理论 增长极理论 点轴理论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5、其他相关理论 (1)区域联合理论 主要包括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和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区域联合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产业布局理论时所必须关注的主要理论 (2)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适应自由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学说。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大卫·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等经历了几个演变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一般分工基础上,吸取了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第一,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一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 第二,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三,地域分工可以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和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 1、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前苏联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早在30年代提出了“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 地域生产综合体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内部各部门企业是建立在对各种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以及对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的统一安排基础上的。 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理论在前苏联被广泛接受,在产业布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5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伯利亚,通过对水利、煤炭、油气、铁矿、木材等资源的开发,建立了10多个大型的工业地域生产综合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平衡工业发展布局”的思想。30多年来,国家将一半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内地,加速了内地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初步改变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