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 AP
材料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Instrumental Analysis in Materials Science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学院 唐伟忠 Tel: 6233 4144 E-mail: wztang@mater.ustb.edu.cn 第六讲 场离子显微镜 原子探针 (成象型原子探针) (三维原子探针,断层原子探针) FIM/AP/(IAP)/(3D-AP(TAP)) 3D-AP 设备的照片 (modified from an old FIM first established in 1975) Appearance of another 3D-AP 3D-AP: Imago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rp. 1. FIM 在TEM、SPM等具有原子分辨能力的分析技术出现之前,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直接观察原子排列状态的实验技术。因而,在当时真空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就发展出了FIM。 FIM 装置的示意图 FIM 的原理(Müller, 1951) 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导体样品尖端附近存在着被增强了的电场。惰性气体原子被电场极化和电离(场电离),离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作用而射向阴极(荧光屏),并被逐一投影式地成象,形成与样品尖端原子排列一一对应的二维投影象。 FIM 装置的示意图 FIM 样品表面气体分子场电离的过程 FIM 样品制备的电解法 FIM 样品的两种电解抛光制备方法 近年来FIM 薄膜样品的光刻制备方法 FIM的应用: W中的晶界 2. AP 与 IAP FIM 可以形成二维的原子排列的图象。但在此基础上,人们还希望了解相关原子的种类。因而,在质谱技术的帮助下,就出现了AP-IAP。 AP 的原理(Müller, 1968) 在更高的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导体样品尖端处的强电场使样品原子被蒸发和电离(场蒸发与场电离)。阳离子受到电场的加速,通过探测孔射向阴极(飞行时间质谱仪,TOF),并逐一地被鉴别,从而提供样品局部区域的一维成分分布的信息。(1D-AP) IAP 的原理( Panitz,1978) 将FIM与AP相结合,利用高电压脉冲,使导体样品尖端的原子被蒸发和电离。阳离子受到电场的加速而射向阴极(微通道板与荧光屏)。使用电子开关选通、从而接收某一时段到达(即某一种元素)的离子,从而获得与样品表面特定元素分布相对应的二维成分分布的信息。 缺点是一次只能收集一种元素的信息,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 3. 3D-AP AP-IAP 使人们获得了材料化学成分的低维分布信息。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帮助下,很自然地就衍生出了所谓的 3D-AP。 3D-AP 的原理 ( Cerezo, 1988; Bostel, 1989; Cerezo, 1994) 利用高压脉冲电场,使导体样品尖端的原子被不断蒸发和电离。阳离子受到电场的加速而射向阴极(微通道板与顺序排列的电极组)。利用电极组分析到达离子的飞行时间与平面坐标(即各种离子的面分布),进而在 原子 分辨率水平上将其组合为样品微小体积内各种元素三维分布的信息。 关键部件是位置灵敏的单离子探测器(PSD)和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3D-AP: PoSAP和位置灵敏探测器 (Cerezo et al. 1988) 3D-AP: TAP和位置灵敏探测器 (Bostel et al. 1989) 3D-AP: OTAP和光位置灵敏探测器 (Cerezo,1994) 现代的3D-AP 第六讲 FIM / AP / IAP/3D-AP 小结 原理: FIM:样品表面惰性气体的电场电离,电场 加速,投影成二维原子排列象 AP: 样品表面原子的场蒸发和电离,小孔选通并经过质谱分析,获一维成分信息 IAP: FIM-AP相结合,获样品二维平面内某元素的面分布 3D-AP: AP、IAP的发展,获样品三维全元素的立体分布图 用途:获得金属(半导体)在原子尺度上结构与成分的信息 第六讲 FIM / AP / IAP/3D-AP 小结 * 表面原子象 * 原子三维排列的信息(缺陷等) * 个别原子或逐个、逐层原子的元素鉴别 * 二维、三维元素的分布图 缺点: 视场小(样品尖端半径 20-120nm) 对样品的导电性能有要求 对样品有较高的强度要求 制备样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解读【26页】.pptx VIP
- 八上物理:【教科】期末模拟卷【八上全册】.docx VIP
-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答案.doc VIP
- 中国建设银行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6年度校园招聘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学生英语单词听写稿纸模板(仅打印).docx VIP
- 2025年电力调度题库及答案.doc
- (正式版)DB61∕T 1770-2023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ocx VIP
-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2018甬DX-09.pdf
- 中国建设银行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6年度校园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