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   在我国,行政主体是个法学概念,还不是法律概念。由于行政主体理论基本是由国外引入,且在引入过程中注重借鉴了字面表述、而忽视精神内涵,重视工具性价值、忽视理论的自身价值,从而导致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及实践存在较大的误区。在理论上其内在逻辑不能自洽,在实践中又不能切实、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亟待完善。   一、我国行政主体内涵及类型 通说认为行政主体的涵义是指“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组织,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学者认为,“行政主体从内涵考虑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两人以上的组织体,而不能为自然人个人;第二,享有自身的利益;第三,存在独立的权利义务;第四,具有独立的意志;第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我国行政主体的内涵包括:(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组织是两个人以上的组合体。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可以称为组织。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但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尽管具体的管理行为大多由国家机关公务员行使,但他们都是以组织而不是以个人名义实施的。(2)行政主体依法拥有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依法享有”是指这种组织的行政职权是由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或是有关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授予的。(3)行政主体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行政权力,即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发布命令,并以自己的职责保障这些决定和命令的实施,独立采取行政行为等”。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4)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因行使行政权力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行政主体能够独立地参加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或行政诉讼的被告。 拿中国行政主体的概念及标准与法国的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责任的要求。法国要求行政主体承担的责任是与财产相联系的实质责任,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而我国的行政主体严格地说只是管理主体,是形式上的责任主体,不是实质上的责任主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在我国,行政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一些实体上的法律责任,如行政主体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变更,行政主体要向相对人道歉等;也包括程序上的法律责任,比如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等。这些责任都不是独立的财产责任,如果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害了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行政赔偿时,行政主体仅仅是形式上的赔偿义务机关,实质上财产赔偿责任则是由国家承担,通过各级财政支付的方式实现。 有学者甚至由此认为,“在我国,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同样,‘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不是实质意义的行政主体。”   在我国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被紧密地勾连在一起,被视为拥有同等的外延。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的被告主要有以下十种类型:   1.直接起诉的被告。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复议前置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过复议程序的被告。经过复议的案件,被告类型有四种:(1)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2)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3)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4)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复议机关为被告。   3.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如果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共同署名作出行政决定,只能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作为被告。   4.法律规范授权的组织作为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包括两类:一是法律、法规直接授权的组织,即法律、法规直接将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职权授予给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二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将自己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职权授予给其他组织。被授权组织在授权范围内享有行政主体地位,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此外,《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相关规定,明确了规章授权的组织也具有被告主体资格。   5.受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