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春季流行病知识预防讲座.ppt
2013年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 麻 疹 概 述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 病原和流行病学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如病人咳嗽打喷嚏)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麻疹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此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和全身不适。 前驱期 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 症、 眼结合膜炎、 麻疹黏 膜斑 麻疹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麻疹 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面部→ 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麻疹 恢复期 出疹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 麻疹 麻疹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只维持8周。 (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 甲流 概述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甲型H1N1流感 是2009年4月首次在人类分离到。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全身疼痛、头痛、寒战和疲劳。一些人还可以表现为腹泻和呕吐。 甲流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的传染期是自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甲流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雾滴,经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接触自己的嘴、眼睛、 鼻子而感染。 易感人群 所有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无免疫力,但孕妇、儿童以及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属于这种病毒高危人群。 甲流 暴发疫情相关定义(最新定义) 一)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 (二)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甲流 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甲流 发生暴发疫情后,学校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1.发热(体温≥38℃),或体温≥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者劝其及时就医,根据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治疗。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患者所在单位指派人员负责追踪记录住院或重症病例的转归情况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 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二)强化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指导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强化每日检查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根据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信息来源的报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疫情趋势,发现流感暴发苗头时及时预警。 甲流 (三)环境和个人卫生。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集体单位和公共场所应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四)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在疫情发生单位可采用宣传画、板报、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甲流 (五)药物治疗。对于实验室确诊的流感重症病例和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流感高危人群,要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药物可首选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无条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