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芙蓉楼送辛渐课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芙蓉楼送辛渐》课例 【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17.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2. 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3.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4.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收集离别诗 复习导入 出示问题 (5分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问题。 ⒈复习: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⒉揭题: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⒊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⒋作者简介:(课件)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 ⒌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6.学习这篇古诗,你能弄清楚以下问题吗?(课件: 我的思考: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吗?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3.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问题一: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吗? 问题二:你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问题三:你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自学课文 释疑问难 (5分钟) 二、请同学们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搞不懂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自己记录下来,提到学习小组中讨论。互学讨论 分组合作 (8分钟) 三、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检查、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组长主持讨论,记录员作好记录,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展示交流 反馈总结 (17分钟)  四、交流总结 1.检查诗的朗读情况。(问题一)(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理解词义:(问题二)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天刚亮。客: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3.理解诗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4.品读诗句,体会感情(问题三) 品读前两句诗: ⑴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⑵“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是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文档评论(0)

mFZsmeKTT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