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西师大小学学科.docVIP

2014三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西师大小学学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项部分 古诗文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野生的植物,茎可食。   3.芦芽:芦笋。 4.河豚:一种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的鱼。 5.欲:将要。 6.上:逆江而上。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擅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为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赏析】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作者以画面为主,四句诗写了七样景物。首句写到挺拔的翠竹和鲜艳的桃花,红绿掩映。第二句由江水写到鸭子,第三句写蒌蒿和芦芽,第四句写河豚。尽管这几样景物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大,但是没有给人以零乱的感觉,反而感到是一幅十分紧凑幽美的图画。看去好似纯粹写景,没有议论发挥,却又寓意深长。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很有理趣。在绝句中,四句各写景物,彼此并列,只靠对这些景物的安排构成一幅完整的画,这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意趣盎然的笔触,弥补了画面上的不足,给那些静止的景物以生命。所以,尽管《春江晚景》早已失传了,诗人这首题画诗,却脍炙人口,长期脱离画幅而单独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清 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的风俗。2.断魂:这里指心情有些茫然、惆怅。3.借问:请问。 【诗意】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至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小 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怜惜。 3.细流:细小的流水。 4.照水:倒映在水面。 5.晴柔:柔和的睛天。 6.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诗意】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

文档评论(0)

HrCTPbstB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