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 论
一、A型选择题
1、E 2、C 3、D 4、C 5、C 6、E 7、C 8、D
二、B型选择题
1、D 2、D 3、E 4、C 5、D 6、B 7、A 8、A 9、C 10、A 11、B 12、E
三、X型选择题
1、AB 2、ABC 3、AC 4、ABCDE 5、ABC 6、CE
四、名词解释
1、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的一切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温度以及各种离子成分、氧含量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改变(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A 17、A 18、B 19、D 20、B
21、D 22、B 23、E 24、D 25、A 26、E 27、D 28、B 29、C 30、B
31、D
二、B型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6、D 7、A 8、E 9、C 10、B 11、D 12、B 13、C
三、C型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四、X型选择题
1、ABC 2、ACE 3、AC 4、BCD 5、ABC 6、AC 7、AE 8、BD
9、ABCDE 10、ABC 11、BDE 12、ABE 13、AB 14、AC 15、AB 16、ABCE
17、ABCD 18、BCD 19、AC 20、ACDE
五、名词解释
1、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差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
4、兴奋: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
5、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
6、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
7、动作电位:兴奋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的作用后,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8、阈值: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一定的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刚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膜电位去极化达能爆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值。
六、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
答: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需由细胞提供能量 不需外部提供能量
逆电-化学梯度 顺电-化学梯度
使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增大 使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减小
2、什么是静息电位?它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形成机制:
(1)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渗漏性通道),故钾外流聚于膜外,细胞内带负电的蛋白质不能外流而滞于膜内,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2)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势能差同阻止K+外流的电位势能差(由钾外流导致,外正内负)相等时,钾跨膜净扩散率为零,此时膜电位为钾平衡电位EK,即RP≈EK。(
3、以神经细胞为例,阐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参考答案:
(1)去极化期:有效刺激→可兴奋细胞→细胞膜Na+的通道少量开放→ Na+少量内流→阈电位→细胞膜Na+的通道大量开放(几乎同时)→Na+顺着电位差和浓度差大量内流→细胞膜内电位绝对值变小,直到+35mv左右,其中超过0mv的膜电位变化又称为反极化。由于细胞膜外带负电的蛋白质分子量较大,不易进入细胞,当其内流的动力与电场力所形成的阻力相等时,钠离子的净移动为零,达到动态平衡→Na+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2)复极化期:Na+平衡电位→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K+外流→细胞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0mv→K+继续外流→膜电位绝对值增大→K+暂时蓄积在细胞膜的外侧→K+外
文档评论(0)